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跨建筑非线性结构形态研究

大跨建筑非线性结构形态研究

  • 字数: 285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孙明宇//刘德明|责编:吉万旺//董苏华//赵莉
  • 商品条码: 97871122762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51808471)和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 项资金资助(20720220079 ),关注于数字技术背景下 的非线性建筑结构形态的问 题、理论及创新途径。 本书从复杂性科学与结 构形态学研究的学科源头出 发,探寻数字化设计下大跨 建筑非线性结构形态设计的 本质和方法,提炼出大跨建 筑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的三 个层次,以及各层次的具体 要素,并通过复杂性思维、 数字技术协同与建筑设计伦 理三个层面的深层关联建构 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理论框 架。其理论框架适用于更广 泛的性能化、智能化的系统 对象,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本书后半部分提出大跨建筑 非线性结构形态的单元繁衍 、材料拓扑、参数逆吊三种 非线性结构形态生成策略, 为非线性结构形态的创新提 供全新的视阈及可操作的设 计方法,对未来将以性能化 为目标的大跨建筑设计实践 具有可借鉴的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领域 的同行借鉴和参考,也可作 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相关 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
目录
第0章 绪论 0.1 本书研究的背景及来源 0.1.1 数字化时代下建筑设计范式的更迭 0.1.2 复杂建筑与结构理论的整合需求 0.1.3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展困境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1 研究目的 0.2.2 研究意义 0.3 相关研究概况 0.3.1 关于数字化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与现状 0.3.2 关于空间结构形态的研究成果与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4.1 概念界定 0.4.2 研究方法 0.4.3 研究内容 0.4.4 研究框架 0.5参考文献 0.6 图片来源 0.7 表格来源 第1章 大跨建筑非线性结构形态的特质解析 1.1 大跨建筑及其结构形态的特质解析 1.1.1 大跨建筑设计的特点与目标 1.1.2 结构形态之核心角色解析 1.2 “形”与“态”关系的演变 1.2.1 结构形态学的局限 1.2.2 非线性关系的逻辑 1.3 “形”的扩展 1.3.1 从欧氏几何到高级几何 1.3.2 从传统材料到复合材料 1.3.3 从手工建造到数字构型 1.4 “态”的扩展 1.4.1 更高效的结构性能 1.4.2 更舒适的空间性能 1.4.3 更丰富的美学性能 1.5 本章小结 1.6 参考文献 1.7 图片来源 第2章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非线性结构形态理论建构 2.1 复杂性科学与大跨建筑设计的关联建构 2.1.1 复杂性科学的深层解析 2.1.2 复杂性科学引发的哲学思考 2.1.3 复杂系统与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的本质关联 2.2 复杂性科学启发下非线性结构形态设计框架建构 2.2.1 设计思维的复杂整合 2.2.2 设计手段的数字协同 2.2.3 设计伦理的至善至美 2.2.4 非线性结构形态的理论框架 2.3 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的三种生成途径 2.3.1 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的生长途径 2.3.2 非线性结构形态系统的演化途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