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

  • 字数: 248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陈瑞华
  • 商品条码: 9787519783273
  • 版次: 1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陈瑞华老师的一部学术演讲稿,收录了作者在全国各地所做讲座的精华:既有为初涉法律之门人士准备的法律入门知识、为法律实务人士准备的职业技能训练、也有为法学研究人员准备的问题研究。全书分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程序法的基本理念、证据法的九大原理、刑事诉讼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法官的思维方式、辩护律师的思维方式、检察官的思维方式、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十一部分。
作者简介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企业合规、法学方法等。主要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程序的法理》《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看得见的正义》《企业合规基本理论》《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 001 一、什么是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 003 二、实体法中的思维方式 / 013 三、程序法中的思维方式 / 020 四、法律人面临的困境 / 033 五、如何应对现有的挑战 / 044 第二章 程序法的基本理念 / 047 一、作为法律实施过程的程序 / 050 二、“事实上有罪”与“法律上有罪” / 052 三、定罪的法律障碍 / 053 四、程序法中的事实 / 055 五、程序法中的责任 / 056 六、程序法中的权利 / 058 七、对诉讼程序问题的裁判 / 060 第三章 证据法的九大原理 / 063 一、证据裁判主义 / 066 二、证据的法律准入资格 / 072 三、证明力的自由判断 / 075 四、无诉讼则无证明 / 079 五、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 082 六、谁主张,谁举证 / 085 七、有疑问时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 / 089 八、法官的使命是裁断而不是发现 / 090 九、证据法是规范法庭审判的规则体系 / 092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 095 一、司法正义的概念和价值 / 098 二、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 / 103 三、对抗性的程序正义与协商性的程序正义 / 108 四、司法正义与其他法律价值的关系 / 110 第五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 / 117 一、公法中的“人权” / 120 二、为什么要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 126 三、刑事被告人的权利救济 / 133 四、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之平衡 / 142 五、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 157 第六章 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 163 一、刑民交叉案件的两种类型 / 165 二、民事不法行为转化为犯罪的实体要件 / 168 三、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和证据要件 / 173 四、律师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辩护策略 / 181 第七章 行刑交叉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 / 185 一、“行政犯”认定的法律困境 / 187 二、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层次性理论的提出 / 190 三、行政不法事实与犯罪事实层次性理论的正当性 / 196 四、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 / 202 五、“行政认定函”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证明力 / 208 六、层次性理论的例外 / 214 七、走出行刑交叉的困境 / 217 第八章 法官的思维方式 / 219 一、问题的提出 / 221 二、司法裁判的三种形态 / 225 三、经验、理性和良心 / 233 四、司法裁判中的自由裁量权 / 238 五、妥协的限度 / 245 第九章 辩护律师的思维方式 / 251 一、三个案例的引入 / 253 二、以说服裁判者为归宿 / 262 三、对抗性辩护和协商性辩护 / 270 四、实体性辩护与程序性辩护 / 279 五、积极辩护与消极辩护 / 290 六、对人之辩与对物之辩 / 295 七、客户思维——与委托人关系的协调 / 298 第十章 检察官的思维方式 / 305 一、检察官面临的观念挑战 / 307 二、刑事协商的思维 / 313 三、公共利益考量的思维 / 317 四、促进法益修复的思维 / 320 五、参与社会治理的思维(I)——有效的特殊预防 / 323 六、参与社会治理的思维(II)——一般预防的新思路 / 326 七、维护社会和谐的思维 / 329 第十一章 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 333 一、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动向 / 336 二、重大单位案件的分案处理机制 / 342 三、合规整改的差异化标准 / 347 四、合规监管人如何开展有效监管 / 350 五、既放过企业,又放过责任人? / 353 六、如何有效开展合规行刑衔接 / 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