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见:新动能与新空间

创见:新动能与新空间

  • 字数: 427
  • 出版社: 上海社科院
  • 作者: 编者:高平|责编:应韶荃
  • 商品条码: 97875520410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点“新动能”与“新空间”,立足中国构 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围绕创新 驱动、产业集群、消费动能、数字转型、绿色发展等“ 新动能”和新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空间” 形成八个部分内容。其中,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部分,围 绕科学城、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区科创硅巷以及科创 新型举国体制进行分析;全球动力之城部分,围绕“空 天陆海能”五大动力领域分析了国际国内趋势、上海基 础以及临港未来布局方向和重点举措;城市数字化转型 部分,围绕数字化趋势、数字文明、数字贸易、数字治 理进行阐述;培育新消费、壮大新经济部分,围绕国际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分析 新动能;企业提升集群竞争力部分,聚焦上海“3+6” 重点企业、上市企业以及多维度竞争力进行讨论;碳达 峰、碳中和部分,围绕碳中和产业、创新、园区、社区 以及碳金融等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新城建设综合性节点 城市部分,聚焦新城人口、产业、科创、数字化转型和 产城融合等主题展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部分, 围绕沿江滨海布局,以及重点领域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建 设进行探讨。
目录
第一部分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从科技园到国际一流科学城:张江的雄心与崛起密码 新型举国体制,到底“新”在哪里? 万亿 GDP城市角逐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谁将胜出? 关于 G科创走廊下半程的思考:战略东进构建“双策源”、松江打造资源配置“枢纽” 杨浦的科创逆袭之路:老工业区里走出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第二部分 打造全球动力之城 上海全球动力之城:以“引擎经济”打造“经济引擎” 打造全球动力之源,临港新片区底气如何? 以上海为龙头打造长三角动力干线,持续输出澎湃的“中国动力” 航空动力产业的全球趋势、竞争格局及上海对策建议 航天动力产业的全球趋势、竞争格局及上海对策建议 汽车动力产业的全球趋势、竞争格局及上海对策建议 船舶动力产业的全球趋势、竞争格局及上海对策建议 能源动力产业的全球趋势、竞争格局及上海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 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演进阶段与发展趋势 数字文明建设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港新片区打造高水平数字贸易枢纽港研究 透视两会分析数字新生活的趋势、瓶颈和对策 第四部分 培育新消费发展壮大新经济 “魔都”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演绎四重奏 长三角七市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谁更胜一筹 长三角共建国际消费中心的短板及建议 人工智能:硬核上海,成色几何? 我们离无人驾驶全面商运还有多远? 第五部分 聚焦企业主体提升集群竞争力 万类霜天竞自由:上海企业竞争力的多维视角 从上市企业透视上海“+”产业竞争力 透过上市企业看长三角制造业的实力 为什么这个制造业集群成为国家最重视的产业集群? 第六部分 积极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 从“零”开始的新时代—评“碳中和”热浪中的长三角发展机遇 长三角打造世界级碳中和技术创新高地 长三角如何探索“碳中和”园区新路径 长三角如何打造国际碳金融交易中心 长三角如何引领碳中和产业未来发展? 长三角碳中和社区建设的愿景和路径 第七部分 发力新城建设综合性节点城市 上海五大新城的人口集聚为什么难,该怎么办? 新城产业发展:痛点在哪儿?如何发力? 五大新城:拱卫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五柄创新利剑 新城重塑: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的四大关键点 上海五大新城如何走向“产城融合” 长三角迎来“郊区新城时代” 第八部分 构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长三角沿江滨海 城:从交通走廊到创新走廊 长三角沿江滨海城:高水平建设沿江创新走廊 长三角沿江滨海城:如何打造滨海创新走廊 强建补:沪苏浙皖如何协同打造现代化产业链 “链上长三角”:长三角重点产业链竞争力全景分析 长三角硬核制造与现代服务为何殊途同归 神舟十四升空!详解长三角航天产业布局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