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名师大讲堂系列
字数: 30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作者: 吴震|责编:田炜
商品条码: 978730130276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81
出版年份: 2022
印次: 1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 “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总体上,本书有如下特点:一、注重思想发展的前后关联,从“近世中国”的思想脉络来审视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宋明理学的衰落与明清学术嬗变勾连起来。二、谋篇布局上,以问题空间取代个案人物的线性结构方式,打破了一般哲学史以人头或学派来安排叙述的写作方式,凸显宋明新儒学的哲学性。三、简明扼要,突出对问题本身的脉络梳理及事实叙述,剔除与核心问题无关的细节讨论。
作者简介
吴震,京都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井上圆了国际学会理事、韩国国立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劝善思想、东亚儒学特别是日本儒学。主要论著有:《阳明后学研究》、《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罗汝芳评传》《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传习录精读》《当中国儒学遭遇“日本”——19世纪末以来“儒学日本化”的问题史考察》《颜茂猷思想研究——17世纪晚明劝善运动的一项个案考察》《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论集》(2016)、《东亚儒学问题新探》《朱子思想再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传习录》《孔教运动的观念想象——中国政教问题再思》等。
目录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 目 录 第一讲 导论:思想史意义上的“近世中国”001 一 唐宋变革与近世中国的思想走向002 1. 唐宋变革004 2. 近世中国007 二 “刺激-回应”模式的问题省思010 1. 新儒学源自哲学的批判意识011 2. 新儒学源自文化的担当意识013 三 儒释道三教的交错与儒学复兴014 1. “三教合一”抑或“三教融合”?014 2. 儒释道是中国哲学的共同智慧018 四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展望021 1. 问题的反省与展望021 2. 一份简要的阅读书单024 第二讲 广义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和阳明学026 一 作为思想运动的宋明理学思潮026 1. 道学、理学、新儒学027 2. 何谓“广义宋明理学”?030 二 关于宇宙的认知图式:理与气032 1. 理气的建构033 2. 理气与体用034 三 关于人生的实践进路:德与知036 1. 德性之知037 2. 德-知之争038 四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称谓来由043 1. 四海共宗朱子学043 2. 世遂有“阳明学”045 第三讲 宋代新儒学与经典理学化047 一 汉唐经学思潮的形成及其嬗变047 1. 汉唐经学的演变及其特征048 2. 对汉唐经学的“思想突破”050 二 新经典的形成:四书系统的建构053 1. 《大学》《中庸》的独立053 2. 《四书集注》与“四书学”056 三 经典诠释的重建与理学化思潮059 1. 注重经义的风气出现060 2. 经学理学化的展开062 四 礼与理:礼教思想的社会化067 1. 何谓“礼不下庶人”?068 2. 礼即理与以理释礼073 3. 《家礼》学的出现075 第四讲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思想时代079 一 朱子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079 1. 接续洛学079 2. 东南三贤083 3. 参悟中和085 二 阳明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092 1. 格竹事件092 2. 龙场悟道095 三 作为理学传统的朱子学099 1. 理学道统论的重建099 2. 二程对道学的建构102 四 作为心学传统的阳明学106 1. 心法、心传与“心学”106 2. 象山学旨趣:心同理同109 3. 朱陆之辩及其问题所在114 第五讲 理学与心学的哲学基础120 一 性即理与天理观的重建120 1. 性即理与性善证明121 2. 天理观的形上建构124 二 心即理与心性论的重建128 1. 心即理与心外无理129 2. 心即理与心外无物133 三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136 1. 理一分殊与具体普遍性137 2.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论140 四 良知自知与当下呈现143 1. 良知自知与自反自证144 2. 良知遍在与当下呈现148 第六讲 宇宙论、本体论以及气学问题154 一 从气化宇宙论到本体宇宙论155 1. 太极即理155 2. 太虚即气160 二 实理、实体、实有的观念论166 1. “天下无实于理”的实体观167 2. 良知即天理的实体化趋向172 三 朱子学的理气宇宙观181 1. 理在气先与理在气中182 2. “理生气”何以可能?185 3. 不离不杂:理气二元论193 四 阳明心学与气学的思想异动196 1. 一气流通与良知学宇宙观197 2. “生之谓性”的意义重估199 3. 气质何以通向道德?202 第七讲 儒家仁学的本体与价值的重建208 一 二程仁学的本体论建构209 1. 仁性爱情与以生言仁209 2. 仁道、仁理、仁体214 二 万物一体与以公言仁217 1. 万物一体217 2. 以公言仁221 三 朱子仁学四句的全面重建225 1. 仁者心之德爱之理225 2.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229 四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意义232 1.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233 2. 重建共同体的基础238 第八讲 工夫论重建:格物与诚意243 一 居敬穷理的工夫论重建244 1. 中和问题与居敬涵养244 2. 以心观心与以心使心249 3. 格物补传的工夫纲领253 二 《大学》工夫是一套系统256 1. 格物诚意是两个关256 2. 格物诚意不是两事260 三 物为意之所在的意知物266 1. 心意知物的贯通267 2. 意之所在便是物271 四 以良知重建儒家工夫论274 1. 良知一念与念念致良知275 2. 致吾心之良知的格物论281 第九讲 儒家心性论的义理开拓286 一 心体与性体的疏通287 1. 心是“恁地神出鬼没”288 2. 心性合一与知行合一293 二 理欲与性情的分合298 1. 存天理、去人欲299 2. 道心与人心之辩306 3. 即人心而识道心310 三 无善无恶与心性本体315 1. 晚年宗旨“四句教”315 2. 无善无恶是谓至善320 四 现成良知与晚明心学325 1. 见在、现成与当下论326 2. 现成良知与满街圣人332 第十讲 结语:宋明新儒学的衰落与重振339 一 后阳明学与明清学术之嬗变340 1. 承体起用与因用显体340 2. 儒学政治化与宗教化344 二 从明清思想转型看戴震哲学349 1. 戴震思想与宋儒批判350 2. 由训诂寻义理的限制356 三 传统与现实:儒学的时代性362 1. 近现代新儒学的命运362 2. 哲学、文化与新儒学365 参考文献370 后 记380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