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 字数: 457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邱轶皓|总主编:余欣
  • 商品条码: 97875325916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横向比较蒙古帝国在东、西亚所留存下 的史料记载,尝试对其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和东西方 文化的交流进行专题研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 视野。 本书按主题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章,集中 对蒙古帝国及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进行考 察,考察的重点聚焦于蒙古政治制度中和草原旧制, 即和欧亚世界政治传统联系密切的几个方面,如汗位 继承制度中的结构性冲突引起的政治动荡,草原分封 制度在定居社会的移入,以及游牧社会政治中身份依 附关系和二元官僚制度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等。著 者希望通过广泛地比较、综合蒙古时代遗留的汉语、 非汉语历史记载,考察蒙古制度传统地方化在各个汗 国中的历史进程,并揭示出它们在制度、观念方面的 共同特征。下编试图在政治史维度外,横向考察蒙古 统治下跨欧亚商业及人员流动所带来的物质、知识的 接触与交流,同时也希望将传统的文化交流史放置在 具体的历史场景下进行讨论。
目录
书系缘起 导论 一、选题意义与方法 二、史料概说 三、篇章结构 第一章 “蒙古斯坦”的形成与草原领地的分封 一、导言 二、“蒙古斯坦”与成吉思汗的遗产 1.“蒙古斯坦”的本义 2.关于“中央兀鲁思”的分封 3.关于拖雷以幼子所得产 4.窝阔台即位风波与哈剌和林的登场 第二章 草原政治中心的西移与哈剌和林之成立 一、窝阔台家族统治时期的新、旧政治中心 二、东、西蒙古的统合与政治重心之西移 三、作为“公共领地”的哈刺和林地区 四、小结:草原分封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草原分封制度的延伸及调整——以大蒙古国政治背景下的山西地区为中心 一、导言 二、窝阔台合罕时期的分封情势 1.窝阔台时期的汉地、河中、东部波斯地区 2.窝阔台家族的山西分地 三、贵由至蒙哥:蒙古帝国东西疆域的再分配 1.贵由时期对蒙古帝国东西疆域的再分配 2.蒙哥即位后对蒙古帝国东西境分地的再分配 四、拖雷家族之山西分地考述 1.山西南部的拖雷家族分地 2.忽必烈之泽州分地 3.山西赵城·浮山·洪洞地区 4.潞州分地 五、小结:大蒙古国时期的分封原则及特点 第四章 蒙古草原传统之移入及其转型——基于对诸蒙古汗国制度比较的一个考察 一、导言 二、西方蒙古汗国的“二元”构造 1.金帐汗国 2.伊利汗国 三、元代政治的内在结构 1.制度的溯源 2.兀鲁思异密、四怯薛、丞相 3.“权相”与“相权” 四、小结 第五章 伊利汗国的成立——异密·部族·集团(旭烈兀—阿合马时期) 一、前言 二、《五族谱·旭烈兀的异密名录》的分析 1.旭烈兀异密名录 2.《五族谱》的提要性质 3.穆思妥菲《武功纪》中所见旭烈兀异密名录 4.旭烈兀时期伊利汗国构造上的延续性 三、《五族谱·阿八哈汗异密名录》的分析 1.阿八哈的异密名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