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编注:条文·适用·案例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编注:条文·适用·案例

  • 字数: 553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刘静坤,赵春雨
  • 商品条码: 9787519785086
  • 版次: 1
  • 页数: 62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证据规则的专门工具书,旨在对现行刑事证据规则进行系统梳理,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向读者展现证据收集、审查、分析与运用的法律规范和实践要点。研究和运用本书相关内容,有助于侦查机关从源头上规范取证工作,防范非法证据等证据风险;有助于检察机关全面审查在案证据,审慎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有助于辩护律师发现证据漏洞,通过证据之辩实现有效辩护;有助于审判机关综合研判全案证据,准确查明事实和定罪量刑;有助于法科研习人员牢固树立证据思维,为从事法律研究和司法实务奠定基础。 一、宏观与微观:从证据原则到证据规则的层层递进 本书整体架构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内在逻辑,即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性规定为引领,整合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出台的解释性文件,从而全面、系统地展现证据规则的全貌。读者在阅读具体的证据规定时,可以秉承“从原则到规则,从规则到原则”的辩证思维。 二、体系与要素:从诉讼流程到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 本书第一至三部分按照刑事诉讼流程对证据规则进行整序,分成取证、举证、质证、认证等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在各个阶段区分不同主体、不同证据类型等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至六部分按照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认证规则、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顺序,介绍了证据审查和运用的核心内容。 三、理论与实践:从证据规范到案例指引的多维透视 本书在每一规范条文之后,设置了立法释义、重点解读等板块,帮助读者理解条文背后的理念及其旨在解决的问题。 除了对证据规范的解读外,本书在相应条文后设置了案例与要旨板块,结合具体案例精准解读条文的适用要点。立足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读者可以进行证据专题的类案检索。 四、普遍与特殊:从一般规则到特殊规则的体系发展 每类证据都有独特的证明价值,也有自身特殊的证明风险。针对类案证明的特殊要求,本书第七部分设置了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包含了食品药品环境犯罪、金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信息网络犯罪、毒品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等类型。\"
作者简介
刘静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等中央司法改革项目。出版《刑事程序的权利逻辑》《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公正何以难行》《刑事诉讼法注释书》《证据原理》《犯罪心理学》《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legal Evidence In China》等著作、译著十余部,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赵春雨,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法律事务部(二部)主任,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犯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协会刑事业务研究会主任;受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法律硕士实务导师;主编《“盈”的秘密——有效辩护的47个制胜思维》《“盈”的秘密2——有效辩护的53个证据突破》等系列作品。\"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证据收集规则 专题一 刑事取证的基本原则 1全面、客观取证原则 2合法取证原则 专题二 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则 3传唤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4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限制 5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人数 6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场所 7讯问犯罪嫌疑人应个别进行 8侦查人员讯问前的程序告知 9侦查人员讯问的方式 10讯问聋、哑、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11讯问笔录应由犯罪嫌疑人核对确认 12犯罪嫌疑人自行书写供述 13对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 专题三 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规则 14询问证人的程序 15询问证人的法律责任告知程序 16证人作证的义务及法律后果 17询问笔录的制作要求 18询问被害人的程序 专题四 勘验、检查的规则 19勘验、检查的主体和对象 20现场保护和通知义务 21勘验、检查的程序规范 22尸体解剖程序 23人身检查程序 24勘验、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25复验、复查程序 专题五 搜查的规则 26搜查的范围 27搜查的主体 28持证搜查及例外情形 29搜查的见证人制度 30搜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31公民提交证据义务与强制搜查 专题六 查封、扣押、冻结的规则 32查封、扣押的对象及保管要求 33查封、扣押的程序 34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35扣押邮件、电报的程序 36电子数据的扣押、封存、冻结 37有组织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38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财物处理 专题七 鉴定的规则 39鉴定的对象和主体 40鉴定的程序和法律责任 41鉴定意见的告知及异议处理 42精神病鉴定期间的扣除 43关于鉴定意见的专门性规定 专题八 辨认的规则 44辨认的要求 专题九 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45侦查、调查实验的规则 专题十技术侦查、调查的规则 46技术侦查、调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47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规范 48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规范 49秘密侦查的适用程序 50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规范 专题十一 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51域外证据的取证规则 专题十二 律师收集证据规则 52辩护人的申请调取证据权 53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第二部分 证据审查规则 专题一 侦查终结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侦查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的审查 2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的讯问合法性核查 3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合法性的调查核实 专题二 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4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核实证据 5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 专题三 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6人民检察院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7人民检察院审查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 8人民检察院询问诉讼参与人的程序 9人民检察院补充鉴定的程序 10人民检察院复验、复查的程序 11人民检察院对证据存在疑问的审查 专题四 审判阶段的证据审查规则 12物证、书证的审查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14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 15鉴定意见的审查 16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 17辨认笔录的审查 18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 19视听资料的审查 20技术调查、侦查证据的审查 21专门报告的审查 22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 23域外证据的审查 第三部分 庭审举证、质证规则 专题一 庭前会议的证据争议处理规则 1了解证据情况 2因证据问题召开庭前会议 3控辩双方申请调取新证据 4确定庭审调查事项 5公诉人对证据收集合法性加以说明 6撤回排除非法证据申请 7检察院撤回证据 8检察院补充材料或撤回起诉 9庭前会议报告 专题二 庭审调查的举证、质证规则 10庭审质证规则 11庭审质证内容 12庭审质证方式 13庭审质证的例外情形 14启动非法证据调查 15法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调查 16检察机关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进行说明 17法庭对非法证据的处理 18控辩双方有权提请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出示证据 19法庭对控辩双方申请的处理 20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证人、鉴定人等人员出庭 21证人应当出庭的情形及例外 22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23出庭作证证人证言的证明效力 24证人拒绝作证的法律后果 25法庭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身份的核实 26对出庭证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顺序 27对出庭证人、被告人、鉴定人等人员的发问规则 28法庭对发问不当的处理 29证人、鉴定人等人员不得旁听审理 30鉴定人应当出庭的情形及拒不出庭的后果 31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的举证规则 32对物证、文书的审查辨认、宣读(最佳证据规则) 33法庭对有疑问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34申请新证人、新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 35检察机关在审判期间补充侦查 36法庭向检察机关调取证据 37法庭建议检察机关补充侦查 38对采用技术侦查、调查措施收集的证据的审查原则 39同案或关联案件被告人到庭对质 40对量刑证据的调查 41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特殊规定 专题三 认罪认罚案件的举证、质证规则 42认罪认罚自愿性、合法性审查 43法庭调查围绕与量刑有关的证据进行 44证据开示制度 45发现非法取证行为的处理 专题四 二审、再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46二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47再审案件举证、质证规则 第四部分 证据排除规则 专题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排除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定 2非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排除规则 3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与例外 4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排除规则 5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 专题二 关联性规则 6关联性的一般要求 7欠缺关联性排除规则 专题三 瑕疵证据排除规则 8物证、书证存在瑕疵的处理 9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存在瑕疵的处理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存在瑕疵的处理 11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存在瑕疵的处理 12鉴定意见存在瑕疵的处理 13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存在瑕疵的处理 专题四 有限的传闻证据规则 14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则 专题五 意见证据规则 15意见证据规则 专题六 失真证据排除规则 16物证、书证失真排除规则 17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失真排除规则 1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失真排除规则 19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失真排除规则 20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失真排除规则 21境外证据失真排除规则 专题七 传来证据规则 22最佳证据规则 第五部分 证据认证规则 专题一 证据认证规则 1未经质证不得认证 2对证据真实性、证明力的审查要求 专题二 证据印证规则 3证人翻证印证规则 4被告人翻供印证规则 专题三 补强证据规则 5对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的补强 6对与被告人有密切关系或利害冲突的证人的证言的补强 第六部分 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专题一 证明责任规则 1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 2审判监督案件的证明责任 3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 4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 5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 6非法证据申请方的初步举证责任 7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 8证明责任倒置规则 专题二 刑事证明标准 9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的证明标准 10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案件的证明标准 11检察机关侦查终结、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 12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证据标准 13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证明标准 14人民法院二审案件的证明标准 15适用速裁程序案件的证明标准 16被告人缺席审判案件的证明标准 17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18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 专题三 孤证不能定案规则 19只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不得认定有罪 20隐蔽性证据的先供后证规则 专题四 间接证据定案规则 21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条件 专题五 疑罪从无规则 22排除非法证据后证据不足的,不得移送审查起诉 23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4因证据不足撤回起诉 25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6证明被告人相应法定责任年龄证据不足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第七部分 常见犯罪的证据指引 专题一 食品药品环境犯罪 1行政监管部门收集证据的效力 2对有关明知等主观故意事项的认定规则 3有关专门性问题的认定途径 4涉案物品的检验、鉴定和认定程序 5专业问题的双向咨询和技术支持机制 6对环保执法、技术人员出庭的要求 专题二 金融犯罪 7证券监管机构随案移送证据的效力 8涉众型金融犯罪取证规则 9证据交换共享机制 10检察机关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审查与运用 11非法集资刑事案件中主观故意的认定 12有关案件犯罪金额的认定 13信用卡犯罪中“催收”的证明要求 专题三 黑恶势力犯罪 14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要求 15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法庭举证、质证要求 16网络涉众型黑恶案件的证据认证原则 17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的证人保护措施 专题四 信息网络犯罪 18信息网络犯罪案件调查核实过程中收集材料的证据效力 19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调取电子数据的规则 0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编注——条文·适用·案例目录020异地询(讯)问规则 21异地调查取证规则 22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材料的特殊使用规则 23境外证据的收集和使用规则 24涉及海量证据材料的信息网络犯罪取证和认证规则 25检察机关庭审举证方式 26关于明知要素的认定 27网络犯罪案件的账户资金推定规则 专题五 毒品犯罪 28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认定 29毒品提取、检验等程序 30特殊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供述的认定 31缴获毒品的管理 32毒品犯罪案件公诉证据标准 33部分地区公安司法机关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及审查指引 专题六 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 34醉驾案件证据收集要求 35认定醉酒的依据 专题七 涉未成年人犯罪 36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及相关证据补正、排除规则 37对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38涉未成年人犯罪的取证和审查判断要求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