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

  • 字数: 25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任成金|责编:黄晗
  • 商品条码: 97875227199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文化产业被赋予了更高的 便命,推动手文化产业价值 取向新格局的形成。本书以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间为研 究对象,梳理了改革开放以 来文化产亚价值取向的历史 演变,总结了文化产业价值 取向建构的中国特色,提出 正确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取向 的关键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 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具体 来讲要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和 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管 理、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自 觉意识和树立文化消费的正 确导向四方面正确实现中国 文化产业价值取向。本书有 助于深化对马克思精神生产 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文 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树 立文化消费的正确导向。
作者简介
任成金,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话语权。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州学刊》《深圳大学学报》《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西藏大学学报》《领导科学》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考察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历史渊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本质解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一般特征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规律 第三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评判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经济价值探析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精神价值探析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辨析 第四节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 文化产业:精神生产发展的现代形态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异化现象批判的警示意义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研究文化产业特殊性的启发意义 四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取向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历史审视与现实问题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一 价值取向单一性时期(1949—1978年) 二 价值取向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时期(1978—2002年) 三 价值取向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时期就中出(2002年至今) 第二节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现实问题 一 文化产品思想性有待提升 二 文化产品艺术性有待提高 三 文化产品民族性有待增强 四 文化产品国际认同度有待改善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文化产品商品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矛盾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 三 文化产业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领 四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第三章 国外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第一节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一 美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二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三 美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有效策略及其困境 第二节 西欧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 一 法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二 英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三 德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的建构 四 英、法、德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有效策略及其困境 第三节 国外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启示 一 加大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产业的引领 二 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规范与引导 三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第四章 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建构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文化产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一 文化产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