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精)

  • 字数: 747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责编:赵海青//母云红
  • 商品条码: 9787111670094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2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15 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力量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由“1+7”拓展为“1+9”,即包括1个总体技术路线图,以及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蓄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9个细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是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全体智慧编制完成的一部巨著,对行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适合汽车行业与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研发、企业战略研究的人员,以及负责制定和实施与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各级政府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对汽车产业发展感兴趣的人员了解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读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2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与技术发展趋势 2.1 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 2.2 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发展 3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进展评估 3.1 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 3.2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3.4 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关键短板 4 新时代赋予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新需求和新使命 4.1 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提升汽车产业核心地位 4.2 生态文明建设迫切要求汽车产业技术向清洁低碳化根本性转变 4.3 消费需求升级与科技变革驱动“汽车+跨界”融合发展 4.4 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汽车产业掌握核心技术自立自强 5 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愿景与总体目标 5.1 发展愿景 5.2 总体目标 5.3 重点领域 6 技术路线图 6.1 产业技术总体路线图 6.2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6.3 技术路线图实施效果预估 7战略支撑与保障措施建议 7.1 加强政府协同推进力度 7.2 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7.3 逐步建立安全可控的自主零部件体系 7.4 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范围 7.5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步伐 7.6 持续推进品牌质量提升工作 7.7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7.8 加快推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第二章 节能汽车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技术路线图1.0目标完成情况 3.2 技术路线图1.0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 4.3 里程碑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乘用车节能技术路线图 5.3 商用车节能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三章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发展现状及技术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技术路线图1.0目标完成情况 3.2 技术路线图1.0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及里程碑 4.3 关键核心技术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5.3 零部件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四章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燃料电池堆 3.2 燃料电池系统 3.3 燃料电池汽车 3.4 氢能基础设施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氢燃料电池汽车 4.2 燃料电池堆 4.3 燃料电池系统 4.4 燃料电池汽车 4.5 氢能基础设施与车载储氢 5 技术路线图 5.1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总图 5.2 燃料电池堆与关键材料技术路线图 5.3 燃料电池系统技术路线图 5.4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5.5 氢能基础设施与车载储氢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五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技术路线图1.0目标完成情况 3.2 技术路线图1.0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 4.3 里程碑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第六章 汽车动力蓄电池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专题领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动力蓄电池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2 关键材料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3 新体系动力蓄电池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4 关键共性技术路线图1.0评估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 4.3 里程碑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七章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专题领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技术路线图1.0目标完成情况 3.2 技术路线图1.0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 4.3 里程碑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八章 充电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目标 4.3 里程碑 5 技术路线图 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第九章 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修订说明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专题领域技术路线图1.0评估 3.1 技术路线图1.0目标完成情况 3.2 技术路线图1.0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4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4.1 发展愿景 4.2 总体目标 4.3 分阶段目标和里程碑 4.4 分阶段关键核心技术 5 技术路线图 5.1 汽车轻量化总体技术路线图 5.2 整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 5.3 典型轻量化材料应用体系技术路线图 6 创新发展需求 6.1 基础前瞻 6.2 应用技术 6.3 示范与产业化 6.4 行业共性技术 第十章 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技术路线图 1 导言 1.1 战略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目标 1.3 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梳理 2 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对比 2.2 发展趋势 3 面向2035年发展愿景、目标及里程碑 3.1 发展愿景 3.2 目标及里程碑 4 技术路线图 4.1 总体技术路线图 4.2 关键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5 创新发展需求 5.1 基础前瞻 5.2 应用技术 5.3 示范与产业化 5.4 行业共性技术 附 录 主要参与单位和专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