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 字数: 348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姜迎春
  • 商品条码: 9787305269608
  • 版次: 1
  • 页数: 47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 意识形态工作置于突出地位 ,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 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 、全局性的新论断、新要求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为做 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 动指南。本书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进行系统研究。作者着眼于 系统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解决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 在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而把 握世界历史大变局中意识形 态变化趋势。该书对深化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特别是意识形态理 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姜迎春,1967年生,江苏涟水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当代社会思潮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目录
导论 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整体性、历史性成就 二、清醒认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复杂性、艰巨性挑战 三、准确把握事业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战略性、使命性要求 第一编 意识形态本质论 第一章 对意识形态本质的科学揭示 一、告别“过去的信仰” 二、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个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 三、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 四、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五、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变迁的内在根据 第二章 “思想”的科学定位 一、思想的实践定位 二、思想的历史定位 三、思想的功能定位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历史认知模式 一、精明的小店主和糊涂的思想家:历史认知的困难在哪里 二、思想统治与阶级统治:意识形态的依附性如何形成 三、虚假代表与真实代表:意识形态的真相如何揭示 第四章 意识形态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统一 二、客观主义批判与主观主义批判相统一 三、精英主义批判与大众主义批判相统一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 一、走出“美学的王国”:马克思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现实的批判 二、人本主义伦理方法的扬弃与马克思哲学方法的变革 三、从道德原则出发还是从现实出发:理解道德本质的关键 四、“永恒道德”的虚妄:形式主义道德观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后果 第二编 新时代意识形态实践论 第一章 “四个自信”:当代中国的国家共识 一、“四个自信”是奋斗出来的国家共识 二、“四个自信”是比较出来的国家共识 三、“四个自信”是坚持出来的国家共识 第二章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看家本领 一、往深里走,深耕于科学理论 二、往心里走,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三、往实里走,扎根于伟大实践 第三章 克服“本领恐慌”: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与历史担当 一、“本领恐慌”问题的历史生成与应对 二、掌握“看家本领”是克服“本领恐慌”的关键 三、克服“本领恐慌”应着眼于系统提高政治能力 第四章 从实际出发与反对客观主义 一、客观主义不能正确把握社会形势 二、客观主义不能正确认识理论的重要性 三、客观主义不能正确把握社会理想 第五章 从四大“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规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引领实践的科学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保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