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物债二分下的中间权利状态研究

物债二分下的中间权利状态研究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 作者: 雷秋玉|总主编:陈宗波
  • 商品条码: 978757641234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业内少见的全面 反思和建构民法物债二分体 系的学术著作,它既是著者 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 金课题《物债二分下的中间 权利状态研究》的成果和同 名著作,更是其博士毕业之 后倾尽心力的第一部独立署 名的学术专著。物债二分是 民法最为核心的体系特征, 然而这一体系特征的合理性 与正当性面临着诸多挑战, 尤其是近些年,解构论的观 点甚器尘上。这些观点将物 债二分的民法体系特征视为 民法体系僵硬的表现,夸大 了坚持这一体系特征障碍民 法发展的不良后果,使得学 界在是否应当坚守这一体系 特征的问题上出现立场犹疑 。本书系统回顾了大陆法系 主要西方国家和我国在物债 二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批判了极端化民法物债二分 体系特征的种种学说,提出 以动态系统论即物权性理论 为基础,依托拉伦茨教授的 类型概念,全面重构物债二 分体系的观点。正是在物权 性理论的指引下,著者完成 了物权体系的强弱物权性、 物上之债、具有绝对性的债 权、诉讼程序中的债权顺位 、关系范畴中被削弱的所有 权、债权与物权的规范同态 等各专题的写作,以坚实的 理论研究成果回应了近些年 的解构论观点,为民法物债 二分体系的正名提供了有力 的支撑,也为业界全面理解 物债二分体系下的民法以及 民法学提供了契机。
作者简介
雷秋玉,1970年生,湖南衡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博士。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法学。自2009年以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河北法学》《民商法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三、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一章 物债二分体系的形成与革新 第一节 物债二分的形成 一、权利论述的历史起点 二、从诉的方式到对人权、对物权的二元划分 三、物权作为支配权的古老观念及近代意义 四、物权作为绝对权:传统民法的界定及问题 五、本节小结 第二节 物债二分的体系效应 一、物债二分与民法学知识的体系化 二、物债二分与财产权法律关系的体系化 三、物债二分与民法典规范的体系化 四、物债二分在物权行为理论中的延伸与贯彻 第三节 物债二分遭遇的困境与革新 一、物债二分体系面临的挑战 二、中间权利类型概念的提出及阐释方案 三、基于类型意义对中间权利状态的再阐释 第二章 物权体系中的强弱物权性 第一节 物权性总论 一、何谓物权性 二、物权性之强弱论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物权性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性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性 三、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 四、地役权的物权性 五、本节小结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物权性 一、一般性的讨论:担保物权是物权吗? 二、担保物权的对物性、支配性与绝对性 三、对债权质权造成物债二分体系“骑墙者”说的讨论 四、作为担保物权的优先权之物权性分析 第四节 准物权的物权性 一、准物权的意义与构造 二、准物权的物权性展开 第三章 物上之债的提出与展开 第一节 概念提出与初步的体系化 一、物上之债提出及其体系框架 二、物上之债依物权性的限缩 三、物上之债的外延依体系的适度扩张与完成 四、物上之债与易混淆规范的区分 第二节 物务规则的规范分析 一、我国物权法规范上的物务 二、比较法上的土地负担 第三节 预告登记的物上之债 一、何为预告登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