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字数: 197
  • 出版社: 宁夏人民
  • 作者: 李楠|责编:管世献
  • 商品条码: 9787227078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互联网时代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创新发 展路径研究”为题,全书共 设置六章:第一章阐述互联 网的本质与功能、“互联网 +”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互 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机遇;第二章分析思想政 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结构与演 化、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 育的相互影响、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观念及创新、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及任务 ;第三章讨论高校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的原则与要求、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与资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的方法与管理;第四章 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机制——运行 机制、管理机制、评估机制 与保障机制;第五章通过主 题网站建设、微信平台建设 、微博平台建设与短视频平 台建设,探讨互联网时代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 建设;第六章从四个方面— —5G时代、大数据背景、 物联网背景与人工智能背景 ,探讨互联网时代不同背景 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
李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学。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的研究与阐释,代表性成果有著作《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发现研究》,论文《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实践发展与时代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阐释理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辩证机理》等,在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互联网的本质与功能 一、互联网的本质属性 二、互联网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界定 二、“互联网+”教育的特征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高校德育的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二、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备 四、高校德育工作全球化发展 五、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高度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理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结构与演化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结构表达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演化 第二节 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文化的作用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及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的创新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要求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及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 第一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要求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资源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第三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管理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原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完善路径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的特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创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