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 字数: 51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喻子涵//鲍远福|责编:詹夺
  • 商品条码: 97870102563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跨媒介文学”是文学与媒介互动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复合型文学形态,是媒介变革与融合状态下文学衍化的结果。跨媒介文学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传媒现象;既是一种文学观念存在,也是一种文学实体存在。就其文本构成而言,跨媒介文学是由文字、图画(图形)声音(语音、声响)、形体(表演动作)、影像(活动图像)等多维符号在一定条件下组合而成的复合型文本;就文体形态而言,跨媒介文学是由媒介演变产生文体跨界而形成的一种“跨文体”文学。本书在建构“跨媒介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一维文本、二维文本、三维文本,直到多维文本和融合文本进行梳理分析,以印证和支撑“跨媒介文学”的存在。同时,由于跨媒介文学生产与传播带有创意性(如跨媒介改编),它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因此还讨论了跨媒介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及深度开发等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喻子涵,本名喻健,男,1965年生,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新型智库专家。出版学术专著《跨媒介文学文体写作研究》《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地域民族文化视野下的贵州作家群研究》《新闻·舆论·文化:大传播应用研究》等共200万余字,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近百篇,另有诗歌、散文集4部共60万余字。曾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次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奖”特等奖,首届贵州省文学奖理论评论二等奖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其他课题6项。 鲍远福,男,1983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现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目前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和贵州省规划课题各1项,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州学刊》《文艺报》与光明网等学术报刊、新媒体平台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