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

  • 字数: 24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泓峻|责编:王丽媛
  • 商品条码: 97875227247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细节为依托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 国化过程中,本土的传统文 学观念、美学精神、哲学思 想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些 重要命题及一些重要理论家 的文论思想产生的影响。此 项研究既是在一个特定领域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关系问题的探讨,同 时也意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文 论中国化的规律,为马克思 主义文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提供借鉴。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问题很早就引起关 注不同,学界对“马克思主 义文论中国化”问题关注较 晚,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的研 究更加薄弱。本书作者长期 关注这一问题,之前曾发表 一系列相关研究论文。近年 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这一命题的提出,作 者的这项研究在学界引起较 大反响。
作者简介
张红军,笔名泓峻,1966年9月出生,河南郑州人,文艺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3.1-2022.1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化传播学院院长。现任文化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威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独立完成学术论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参与多部教材的编写,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省社科项目、省级教学项目在内的研究课题多项,多次获得省、市、校级奖励与荣誉。
目录
绪论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维度 二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关系 三 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因素 四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文人结社传统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早期传播的影响 一 社团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传播的主要平台 二 现代文学社团与古代文人结社之间的传承关系 三 南社在古今文人结社传统延续上的纽带作用 四 社团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塑造 第二章 早期理论家的传统教育背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介入 一 一个被遮蔽的研究视角 二 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接受的传统教育 三 传统教育背景与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理论立场 四 1930年代到1940年代初期党内理论家面向传统的学术研究 五 面向传统历史文化的研究对延安文艺路线形成的推动作用 第三章 古代民本思想对人民文艺观及其实践的影响 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民观”与古代民本思想 二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对古代文艺思想的影响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人民文艺观形成过程中的民本底色 四 人民文艺观在文艺实践中的体现 第四章 现实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变异”及其原因 一 马克思主义文论视野中的现实主义文论 二 在自然主义与“为人生”之间摇摆的五四现实主义 三 从校正激进思潮到与激进思潮合流的“新写实主义” 四 从“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批判到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 五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审美维度与中国古典传统 一 中西方学者理解《巴黎手稿》的不同取向 二 “实践美学”与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 三 审美与政治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呈现 四 审美与政治问题在中国文艺传统中的呈现及其哲学基础 第六章 文学主体性问题及其历史渊源 一 胡风及其文艺观 二 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传统因素 三 胡风对1980年代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的影响 四 主体性问题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结语 一 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及其危害 二 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影响的规律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传统文化观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