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审美现代性研究

中国审美现代性研究

  • 字数: 272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作者: 王杰 等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81830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从文化变革开始的,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或政治革命,而是从文学、文化和艺术的变革开始的。文化,特别是文学艺术所带来的“审美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新青年》的创办和五四运动的爆发,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上海和延安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80年代关于美学问题的大讨论以及“新美学原则”的崛起,到近20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文化冲击波,是中国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论证,文化,特别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文学、美术、音乐和哲学等,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本书从理论建构和实践批评两个维度来确定和呈现中国现代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和理论框架。主体部分以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与艺术作品、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悲剧观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及理论路径,重点阐释中国社会特殊的现代审美观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运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审美观念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作出初步的理论概括,以推动中国现代审美理论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种美学理论的支持。
作者简介
王杰(1957.10— ),江苏无锡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曾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首任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第二任院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国文学评论(浙江大学)基地、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中方主任等。 王真(1986—2019),江苏无锡人。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曾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目录
导论 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作品的解析 第一章 中国审美现代性与百年文化中国 一 审美现代性与百年文化中国 二 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 三 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坐标——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个理论特征 五 革命与乡愁:文化记忆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 六 从舞台冲突到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的文化阐释 七 延安文艺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乌托邦与中国审美现代性 一 没有梦想,就没有未来——论“中国梦”的美学维度及文学批评家的任务 二 乡愁乌托邦:乌托邦的中国形式及其表达 三 个人乌托邦:关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讨论 四 乡愁乌托邦与中国审美现代性 五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 第三章 现代悲剧观念与中国审美现代性 一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研究缘起与理论路径 二 现代性与悲剧观念 三 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项研究 四 略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起源 五 马克思“现代悲剧”观念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展开 六 “最现代的思想”: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研究方法问题 七 中国悲剧观念的人类学基础 第四章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符号化表达 一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符号化表达——以黄河形象的艺术呈现为例 二 形式创造与情感策略:论芭蕾舞剧版《白毛女》的改编 三 略论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兼论《白鹿原》的美学阐释 四 艾柯的歌声——关于COVID-19病毒造成危机的美学思考 五 保卫人道主义: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与凯文·安德森教授的访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