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个体日常交往关系研究 : 以民间信仰为视角

农村个体日常交往关系研究 : 以民间信仰为视角

  • 字数: 350
  • 出版社: 光明日报
  • 作者: 杨林霞|责编:王娟
  • 商品条码: 97875194729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从个体层面出发 ,把学界的关注点从“张力 冲突”拉回“日常交往”,认 为不同信仰个体的现实交往 是身处多维差序格局的农村 个体作为普通人出于理性衡 量而进行的日常交往活动, 信仰的异同并非任何时候都 是双方交往中需要考虑的维 度。研究采用扩展个案法, 在河南四地的个案研究基础 上对双方交往关系进行了更 高层次的对比分析。研究发 现,农村本土民间信仰无论 盛衰,其对民众根深蒂固的 影响都一直存在;而基督教 信仰生活及实践的各个环节 其实都受到基层民间社会的 涵化和形塑、出现“民间化” 的变迁。本研究基于理性视 角,以更深刻地理解农村地 区不同信仰人群的思维方式 与行动逻辑,在此基础上尝 试将其组织和凝聚到“两个 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上来。
作者简介
杨林霞,女,1979年生,河南平顶山人,社会学博士,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参与撰写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权威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与篇章安排 第二章 研究起点:个体宗教行为的理性 第一节 “理性”概念及其辨析 第二节 宗教行为与非理性误读 第三节 世俗化理论的衰败与宗教研究新范式的兴起 第四节 宗教研究中理性选择理论的引进及其适用性探讨 小结 第三章 沈家店(I型):双方同步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简介 第二节 沈家店调研过程及样本情况简介 第三节 沈家店基督徒的内部分裂与群体认同 第四节 沈家店民间信仰诸态 第五节 沈家店基督教一民间信仰的交往关系特征 小结 第四章 天龙镇(Ⅱ型):基督教单方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及调研过程简介 第二节 天龙镇“散在式”的教会 第三节 本土民间信仰的衰微与转机——以天龙寺为例 第四节 信仰的碰撞与共存:徐姊妹的故事 小结 第五章 泉旗镇(Ⅲ型):双方同步衰败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及调查过程简介 第二节 泉旗镇民间信仰状态描述 第三节 传播不开的基督教 第四节 回归乡土:泉旗镇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 小结 第六章 李沟镇(Ⅳ型):民间信仰单方兴盛下的交往关系 第一节 田野调查地及调研经历 第二节 李沟镇的民间信仰盛况 第三节 观音故里的基督教与基督徒 第四节 沉默的螺旋: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交往模式 小结 第七章 四地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四地交往关系类型及其分析 第二节 多维差序格局中的交往与关系 第三节 宗教行动中的情感与理性 第四节 农村宗教治理问题及探讨 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与发现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缺憾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