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共3册)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共3册)

  • 字数: 457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葛兆光
  • 商品条码: 97871080639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7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初编:视野·角度与方法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本卷的几讲 主要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运用到中国思 想史的研究中,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 ;并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 、图像,甚至地图。作者以此提供了一套不同于以往 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新方法,希望青年学生们借此 对习以为常的观念进行“陌生化”的再思考,并由此 走入一个离开思想史研究套路的新空间。 二编:在思想史的周围 思想史不只是要讨论思想,还要讨论思想的历史 背景、知识基础以及成为制度的过程,所以,它总是 和政治、社会、生活的大千世界相关联,它无法画地 为牢,也无法限制自己的边界。本卷的几讲把思想史 研究的视野横着放大到文化史、知识史、法律史等各 个方面,还竖着放入不同的研究时段。在不同的研究 视域中,思想史也将呈现出不同的图景。这正是“无 边的思想史”的题中之义,因为,思想恰恰就是存在 于各种各样的语境中的。 三编:博士生的四堂讨论课 本卷的几讲围绕一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专著的阅读 展开,通过对包弼德、余英时、沟口雄三、本杰明· 艾尔曼等几位学者有关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著作的讲 解,介绍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并通过几个案例,分 析了海外中国研究的特别背景和理论。据听过这门课 的同学们说,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对他们很有用,通过 对这些论著的批评性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界的 不足和长处,并将对自我的审视放入更广阔的学术坐 标系中,做了解“国际行情”的“中国学问”。
作者简介
葛兆光,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曾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1988)、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2009)、第三届 Paju Book Award(韩国,2014)、第26届“亚洲·太平洋”大奖(日本,2014)等。
目录
初编:视野·角度与方法 小引·2018年修订新版序言 2005年版自序 引言 近年来文史研究领域的新变 第一讲:法国年鉴学派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讲:福柯的理论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第三讲:后现代历史学的洞见与不见 第四讲: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第五讲: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与思想史研究 第六讲:关于图像的思想史研究 第七讲:作为思想史资料的古中国舆图 【附录】思想史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如此重要? 二编:在思想史的周围 引言:在思想史的周围开拓 第一讲:文化史、文明史与思想史——以宋代中国的历史为例 第二讲:知识史与思想史——以西洋天学进入中国及其对传统思想的影响为例 第三讲:在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之间——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分配为例 第四讲: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陆九渊的“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为例 第五讲:文化史与思想史研究的“视域”转换——以“唐宋”、“宋明”两个不同研究范式为例 第六讲: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第七讲: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变化——以日本学者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为例 【附录】:想象的边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 三编:博士生的四堂讨论课 2012年版自序 引言 第一讲:从“唐宋变革论”说到宋代思想史与文化史研究 第二讲:历史学意义上的新思想史 第三讲:“前近代”、“亚洲出发思考”与“作为方法的中国” 第四讲: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再认识 附录:从学术书评到研究综述的写法 2012年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