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字数: 358
  • 出版社: 重庆
  • 作者: (日)冈田武彦|责编:陈丽|译者:吴光//钱明//屠承先|校注:钱明
  • 商品条码: 978722916320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7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为背景,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的产生原因、主要特点、历史影响,以及分化演变后各家各派学术宗旨的异同,并将王门学派与明代尤其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这样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既是历史的、系统的、实事求是的,又是哲学的、内在的、比较性的,不仅能使读者宏观而系统地了解明代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发展史、演变史,而且能给读者以极大的思想启迪。
作者简介
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著名阳明学研究专家、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系,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系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受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东方学会名誉会员等重要学术职务。著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简素:日本文化的底色》《贝原益轩》等。主编《王阳明全集》(译注本)和“朱子学大系”“阳明学大系”“近代汉籍丛刊”“日本思想家丛书”等丛书和多卷本文集。2007年起,《冈田武彦全集》(全36卷)由日本明德出版社陆续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025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变 /025 阳明心学的兴起与分化 /034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论 /041 二 明学的源流 /045 全体大用的思想 /045 朱子全体大用思想的展开 /049 元朝的儒者 /052 明初的大儒 /055 朱陆同异论的源流 /058 从吴澄到程敏政的朱陆同异论 /062 第二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一 总论 /069 二 王阳明 /071 阳明心学的先驱 /071 以科举为目的的书院教学 /074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 /079 “学三变”与“教三变” /082 “知行合一”说 /086 “事上磨炼”说 /089 为学之头脑 /093 “致良知”说 /099 “格物”论 /102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106 本体工夫论 /108 “万物一体”论 /114 三 湛甘泉 /118 以天理为学之头脑 /118 浑一之学 /120 心性合于一 /123 工夫即本体 /130 中正即道 /133 知行并进 /136 随处体认天理 /139 全放下 /145 以自然为宗与“两勿”论 /148 “格物”论 /154 第三章 王门三派 一 总论 /161 二 现成派(左派) /163 直下悟入 /163 “四无说”与“四有说” /165 “无中生有”说 /167 “生几”说 /169 浑然即一 /175 “范围三教” /176 王艮的思想 /178 三 归寂派(右派) /179 “归寂”说 /179 “研几”说 /182 “虚寂”之体 /185 “致中”与“致和” /195 “夜气”之存养 /200 “戒惧”与“思” /202 “格物”说 /206 “万物一体”说 /210 四 修证派(正统派) /212 知觉即性 /212 真诚恻怛 /214 “慎独”与“戒惧” /217 主工夫而言本体 /222 循其良知 /227 实地用功 /230 第四章 现成派系统 一 总论 /235 平实派 /238 容禅派 /239 气节派 /240 旷达任诞派 /241 现成派之展开 /241 二 罗汝芳 /245 从无入有 /245 “悟”与“信” /250 赤子之心 /255 “孝、悌、慈”三德说 /257 “仁”之生机 /260 三 周汝登 /263 当下之信 /263 浑一之体 /265 贵自得 /267 悟得真己 /270 《九谛》与《九解》 /272 《圣学宗传》 /276 四 耿定向 /277 初心之生机 /277 庸德庸行 /280 “四句教”解 /284 实修实事 /286 异端之辨 /288 五 何心隐 /291 心隐之气节 /291 贵“意气” /293 实事实用 /294 设聚和堂 /296 六 李贽 /298 以实用为宗 /298 道为虚空 /300 童心说 /302 晚年好《易》 /305 附录 论《说书》 /306 关于《说书》 /306 关于《说书》之思想 /312 第五章 归寂派系统 一 总论 /321 二 王时槐 /324 “虚寂”说 /324 “生几”说 /327 性命论 /330 “透悟”说 /333 第六章 修证派系统 一 总论 /339 二 李材 /345 心性之辨 /345 摄知归止 /351 直达性命 /353 修身为本 /357 止修并举 /359 性体工夫 /361 第七章 湛门派系统 一 总论 /365 二 许孚远 /368 “克己”之学 /368 评王门现成派 /371 先工夫后本体 /375 三 冯从吾 /379 异端之辨 /379 驳“无善无恶” /384 “一体”之旨 /387 第八章 批判派与复古派 一 总论 /395 二 冯柯 /400 圣学致用 /400 定理实存 /402 循礼穷理 /404 朱王之辨 /405 王学批判论 /410 陆王之别 /425 三 陈建 /427 陈建的影响力 /427 “心性相随”论 /428 陆学归禅 /434 主敬穷理 /436 异端之辨 /441 四 吴廷翰 /447 理气浑一 /447 “中”为性体 /451 心性之辨 /453 物实理虚 /456 工夫次第 /458 五 郝敬 /461 事外无理 /461 先行后知 /465 性习不离 /468 实用之道 /470 自然之动 /475 习而成圣 /477 养气为要 /481 第九章 东林学和刘宗周 一 总论 /489 东林学之发端 /489 刘宗周之学 /497 二 东林学 /501 东林学的本旨 /501 性善说的复兴 /503 心理一体论 /509 反身而诚 /514 中庸之道 /518 主静未发 /520 太虚思想 /527 工夫之修 /530 三 刘宗周 /534 主宰即流行 /534 性非定体 /537 意念之别 /540 喜怒哀乐之“中和” /545 好恶之意 /549 “慎独”说 /551 以意为体 /556 诚即思、思即诚 /559 初版译后记 /564 再版校译者后记 /5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