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眼科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眼科学(第9版/本科临床/配增值)

  • 字数: 651
  • 出版社: 人民卫生
  • 作者: 杨培增、范先群
  • 商品条码: 97871172666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53种的修订,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文),加快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医学人才成才规律和中国医学教材建设规律,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医学精品教材。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杨培增 男,1957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首届首席医学专家、十八大党代表、国际眼炎症学会执行理事、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执行理事、国际Behcet病学会理事、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成员,The Lancet、Nature Genetic、JACI、Ann Rheum Dis等50余份SCI收录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以项目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在Nature Genetics及其他SCI收录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的论文200多篇,独立完成著作460万字,主编五年制规划教材及其他专著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富民兴渝贡献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和第六届中国医师奖,被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范先群 男,1964年6月出生于安徽寿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眼科学)带头人。英国皇家眼科Fellow、亚太地区眼肿瘤眼病理学会副主席、第五届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多年。牵头组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海医会眼科专委会视网膜母细胞瘤学组。主持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卫生行业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4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142篇。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获得亚太眼科学会杰出成就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和上海市育才奖等奖励。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眼科学的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眼科学发展简史  1  第三节 通科医师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3  第四节 眼科学、视光学和视觉科学  3 第二章 眼科学基础5  第一节 眼的组织与解剖  5    一、眼球  5    二、眼附属器  11    三、视路  15    四、眼部血管和神经  17  第二节 眼的胚胎发育  19    一、胚眼  19    二、眼球的发育  19    三、眼附属器的发育  20    四、眼部组织的发育来源  21  第三节 眼的生理生化  21    一、泪膜  21    二、角膜  22    三、虹膜、睫状体  22    四、房水  22    五、脉络膜  23    六、晶状体  23    七、玻璃体  23    八、视网膜  24  第四节 眼遗传学概述  26    一、临床遗传学  26    二、分子遗传学  26    三、表观遗传学  27  第五节 眼科用药概述  27    一、眼局部的药物动力学  27    二、常用眼药剂型及给药方式  28  第六节 眼科流行病学  29    一、眼科流行病学概述  29    二、眼科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  29    三、眼科流行病学研究的常用指标和疾病的测量  31    四、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32    五、流行病学调查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32 第三章 眼科检查34  第一节 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  34    一、病史采集  34    二、眼病主要症状  34  第二节 视功能检查  35    一、视力  35    二、视野  36    三、色觉  39    四、暗适应与明适应  40    五、立体视觉  41    六、对比敏感度  41    七、视觉电生理  42    八、波前像差分析  43  第三节 眼部检查  44    一、眼附属器检查  44    二、眼球前段检查  45    三、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47    四、前房角镜检查  48    五、眼压测量  49    六、检眼镜检查  50    七、眼科影像学检查  52 第四章 眼睑病62  第一节 概述  62  第二节 眼睑炎症  62    一、睑腺炎  62    二、睑板腺囊肿  63    三、睑缘炎  64    四、病毒性睑皮炎  65    五、接触性睑皮炎  65  第三节 眼睑肿瘤  66    一、眼睑良性肿瘤  66    二、眼睑恶性肿瘤  67  第四节 眼睑位置、功能和先天异常  68    一、倒睫和乱睫  68    二、睑内翻  68    三、睑外翻  69    四、眼睑闭合不全  69    五、上睑下垂  69    六、内眦赘皮  70    七、睑裂狭小综合征  70 第五章 泪器病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泪液分泌系统疾病  71    一、泪腺炎  71    二、泪腺肿瘤  72    三、泪腺脱垂  73    四、泪液分泌异常  73  第三节 泪液排出系统疾病  74    一、泪道阻塞或狭窄  74    二、泪囊炎  75    三、泪囊肿瘤  76 第六章 眼表疾病78  第一节 概述  78    一、维持正常眼表的主要因素  78    二、完整的眼表功能单位对维持眼表稳定的作用  80  第二节 眼表疾病  80    一、眼表疾病的病因  80    二、眼表疾病的分类  80    三、眼表疾病的临床表现  81    四、眼表疾病的治疗原则  81  第三节 干眼  82  第四节 睑板腺功能障碍  84 第七章 结膜病86  第一节 概述  86  第二节 结膜炎总论  86    一、结膜炎的病因  86    二、结膜炎的分类  87    三、结膜炎的常见体征  87    四、结膜炎的常用诊断方法  88    五、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89    六、结膜炎的预后和预防  89  第三节 细菌性结膜炎  90  第四节 病毒性结膜炎  92    一、腺病毒性角结膜炎  92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94  第五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  94    一、沙眼  94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  96    三、其他衣原体导致的结膜炎  97  第六节 免疫性结膜炎  97    一、春季角结膜炎  97    二、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  98    三、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  99    四、巨乳头性结膜炎  99    五、过敏性结膜炎  99    六、泡性角结膜炎  100    七、自身免疫性结膜炎  100  第七节 结膜肿瘤  101    一、原发结膜良性肿瘤  101    二、原发结膜恶性肿瘤  102  第八节 其他结膜病  103    一、结膜变性疾病  103    二、球结膜下出血  105 第八章 角膜病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一、角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  106    二、角膜的病理生理  106  第二节 角膜炎症  107    一、角膜炎总论  107    二、感染性角膜炎  109    三、非感染性角膜炎  117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角膜营养不良  120    一、角膜变性  120    二、角膜营养不良  122  第四节 角膜软化症  123  第五节 角膜先天异常  124    一、圆锥角膜  124    二、大角膜  125    三、小角膜  125    四、扁平角膜  125  第六节 角膜肿瘤  125    一、角膜皮样瘤  125    二、角膜内上皮癌  126    三、角膜鳞状细胞癌  126  第七节 角膜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  127    一、接触镜本身引起的并发症  127    二、接触镜引起的角膜和结膜异常  127  第八节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角膜并发症  127 第九章 巩膜病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第二节 表层巩膜炎  129    一、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129    二、单纯性表层巩膜炎  130  第三节 巩膜炎  130    一、前巩膜炎  130    二、后巩膜炎  131  第四节 巩膜葡萄肿  132 第十章 晶状体病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第二节 白内障  133    一、白内障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133    二、白内障的分类  133    三、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133    四、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135    五、先天性白内障  139    六、外伤性白内障  140    七、代谢性白内障  141    八、并发性白内障  142    九、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143    十、放射性白内障  143    十一、后发性白内障  144  第三节 晶状体位置异常  144  第四节 先天性晶状体异常  145    一、晶状体形成异常  145    二、晶状体形态异常  146 第十一章 青光眼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青光眼的概念  147    二、眼压与青光眼  147    三、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  148    四、青光眼的临床诊断  148    五、青光眼的分类  148  第二节 原发性青光眼  148    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49    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3    三、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  155  第三节 高眼压症  158  第四节 继发性青光眼  159  第五节 先天性或发育性青光眼  161    一、婴幼儿型青光眼  161    二、青少年型青光眼  162    三、合并其他眼部或全身发育异常的先天性青光眼  162 第十二章 葡萄膜疾病163  第一节 葡萄膜炎  163    一、概述  163    二、前葡萄膜炎  164    三、中间葡萄膜炎  168    四、后葡萄膜炎  169    五、全葡萄膜炎  169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特殊葡萄膜炎  169    一、强直性脊柱炎  169    二、Vogt小柳原田病  170    三、Behcet病  170    四、交感性眼炎  171    五、Fuchs综合征  172    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172    七、伪装综合征  172    八、感染性葡萄膜炎  173  第三节 葡萄膜囊肿和肿瘤  173    一、虹膜囊肿  173    二、脉络膜血管瘤  173    三、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173    四、脉络膜转移癌  174    五、脉络膜骨瘤  174  第四节 葡萄膜先天异常  174    一、无虹膜  174    二、虹膜缺损  174    三、瞳孔残膜  174    四、脉络膜缺损  175 第十三章 玻璃体疾病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177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  177    二、玻璃体后脱离  177    三、飞蚊症  178    四、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  178    五、玻璃体变性  178  第三节 玻璃体积血  178  第四节 其他玻璃体疾病  179    一、先天性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  179    二、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180    三、玻璃体炎症  180    四、玻璃体寄生虫  181  第五节 玻璃体手术  182    一、眼前段玻璃体手术的适应证  183    二、眼后段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证  183 第十四章 视网膜病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视网膜解剖结构特点  186    二、视网膜病变表现特点  186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188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  188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  191    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193    四、Coats病  193    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94    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195    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96  第三节 黄斑疾病  196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196    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196    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97    四、黄斑囊样水肿  198    五、近视性黄斑变性  199    六、黄斑裂孔  199    七、黄斑部视网膜前膜  200  第四节 视网膜脱离  200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01    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01    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202  第五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  202  第六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  202 第十五章 视路疾病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第二节 视神经疾病  205    一、视神经炎  205    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09    三、视盘水肿  210    四、视神经萎缩  211    五、视神经肿瘤  212    六、视盘发育异常  212  第三节 视交叉病变  214  第四节 视交叉以上的视路病变  215    一、视束病变  215    二、外侧膝状体病变  215    三、视放射病变  216    四、枕叶病变  216 第十六章 屈光不正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第二节 眼球光学  218    一、眼的屈光和屈光力  218    二、模型眼  218    三、眼的调节与集合  219  第三节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221    一、正视  221    二、近视  221    三、远视  222    四、散光  222    五、屈光参差  224    六、老视  224  第四节 屈光检查方法  225    一、静态检影  226    二、主觉验光  227    三、老视的验配  229    四、睫状肌麻痹验光  230  第五节 屈光不正矫治方法  230    一、框架眼镜  230    二、接触镜  232    三、屈光手术  233 第十七章 斜视与弱视237  第一节 概述  237  第二节 眼外肌与眼球运动  238    一、拮抗肌、协同肌、配偶肌  238    二、眼球运动定律  239  第三节 双眼视觉及斜视后的异常改变  239    一、双眼视觉  239    二、斜视后的异常双眼视觉  239    三、斜视后对异常双眼视觉的适应  240  第四节 斜视临床检查法  241    一、一般检查  241    二、遮盖检查  241    三、斜视角检查  242    四、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242    五、知觉功能检查  243  第五节 斜视治疗的基本原则  245    一、治疗时机  245    二、非手术治疗  245    三、手术治疗  246  第六节 斜视各论  247    一、内斜视  247    二、外斜视  249    三、垂直斜视  250    四、A、V型斜视  251    五、特殊类型斜视  251  第七节 弱视  253    一、概述  253    二、分类  254    三、弱视的发病机制  254    四、弱视的临床检查  254    五、弱视的治疗  255  第八节 眼球震颤  256    一、分类  256    二、先天性眼球震颤  256    三、眼球震颤的治疗  257 第十八章 眼眶疾病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一、眼眶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258    二、眼眶病的检查  259  第二节 眼眶炎症性病变  261    一、眼眶蜂窝织炎  261    二、眼眶特发性炎症  262  第三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  263  第四节 眼眶海绵状静脉畸形  264  第五节 眼眶皮样囊肿  265  第六节 眼眶肿瘤  266    一、眼眶淋巴瘤  266    二、眼眶脑膜瘤   266    三、眼眶横纹肌肉瘤  266  第七节 眼眶爆裂性骨折  267  第八节 眼眶先天性异常  268    一、先天性小眼球  268    二、脑膜脑膨出  268 第十九章 眼外伤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一、眼外伤的分类  269    二、眼外伤病史采集  270    三、眼外伤的检查  270    四、眼外伤的处理原则  270    五、眼外伤预后评估  271    六、眼外伤的预防  271  第二节 机械性眼外伤  272    一、眼球钝挫伤  272    二、眼球穿通伤  276    三、眼异物伤  277    四、眼附属器和视神经外伤  280  第三节 非机械性眼外伤  281    一、酸碱化学伤  281    二、眼部热烧伤  283    三、辐射性眼损伤  283  第四节 几种特殊人群的眼外伤  284    一、儿童眼外伤  284    二、屈光手术后眼外伤  284    三、单眼视力障碍者眼外伤  284 第二十章 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286  第一节 概述  286  第二节 内科疾病  286    一、动脉硬化与高血压  286    二、糖尿病  287    三、肾脏疾病  288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288    五、血液病  288    六、结核病  290    七、维生素缺乏  290    八、结节病  290  第三节 外科疾病  291    一、颅脑外伤  291    二、几种与外伤有关的视网膜病变  291    三、面部疖肿及体内深部脓肿  292  第四节 儿科疾病  292    一、麻疹  292    二、流行性腮腺炎  292    三、风疹  292    四、急性细菌性痢疾  292    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92  第五节 神经与精神科疾病  294    一、脱髓鞘、锥体外系和脊髓退行性疾病  294    二、脑血管疾病  294    三、颅内肿瘤  295    四、颅内炎症  295    五、颞动脉炎  295    六、精神病  295  第六节 妇产科疾病  296  第七节 口腔科疾病  296    一、口腔额面部感染  296    二、颌面外伤与眼  296    三、下颌瞬目综合征  296  第八节 耳鼻喉科疾病  296    一、炎症性疾病  296    二、肿瘤  297  第九节 皮肤与性传播疾病  297    一、麻风病  297    二、性传播疾病  297    三、StevensJohnson综合征  298  第十节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298    一、肝豆状核变性  298    二、白化病  298    三、黏多糖贮积症  298  第十一节 全身免疫异常性疾病  298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298    二、强直性脊柱炎  299    三、Behcet病  299    四、干燥综合征  299    五、重症肌无力  299    六、肉芽肿性血管炎  299  第十二节 药源性眼病  299    一、糖皮质激素  300    二、安定药  300    三、盐酸苯海索  300    四、心血管系统药物  300    五、抗结核药  300    六、抗惊厥药  301    七、避孕药  301    八、非类固醇抗雌激素药物  301    九、抗疟药  301 第二十一章 防盲治盲302  第一节 盲和视力损伤标准  302  第二节 世界防盲治盲状况  303  第三节 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304    一、历史  304    二、现状  304    三、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的防治  305    四、展望  306  第四节 盲和低视力的康复  307 附录 眼科测量正常值308 推荐阅读31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13 本书测试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