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 300—900

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 300—900

  • 字数: 270
  • 出版社: 重庆
  • 作者: (美)大卫·格拉夫|译者:刘啸虎
  • 商品条码: 9787229176556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军事历史学家大卫·格拉夫以中国古典文献和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基础,生动叙述了从公元300年西晋解体到900年唐朝覆亡长达六百年的军事战争史,所涉及的战争既有政权冲突与更替,也有对外征伐和边境防卫,更有武装叛乱及镇压行动。 他将战争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中国中古时期军事制度、军事理念、武器战术的变革对王朝命运、社会秩序和百姓生活的重大影响:把边境防御任务委托给定居在帝国边界的游牧民族,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府兵制在北周代北齐、隋征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轻骑兵取代重骑兵,让李世民纵横沙场,力压群雄,等等。作品视野宏阔、见解深刻,很能给人以启发。
作者简介
大卫·格拉夫(David A. Graff):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东亚研究本科项目的主任,自2017年以来一直任理查德·阿登·皮克特和格蕾塔·鲍尔·皮克特杰出讲席教授。《中国军事史》(Journal of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杂志主编,担任过美国“中国军事史学会”的秘书。199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博士学位,1994—1997年分别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和鲍登学院担任临时教职,1997—1998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1998年进入堪萨斯州立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军事史,尤其是中古时期的军事史。著有《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300—900》(Medieval Chinese Warfare, 300-900)、《欧亚用兵之道:七世纪中国和拜占庭的军事实践》(The Eurasian Way of War: Military Practice in Seventh-Century China and Byzantium)等。与罗宾·海厄姆(Robin Higha)合编过《中国军事史》 (A Military History of China)一书。 译者简介: 刘啸虎:历史学博士,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湘潭大学出土文献与秦汉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多项,出版社科著作及译著多部。
精彩导读
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标志着中国北方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的政权。这一分裂将持续四十多年。这两个政权都尊奉魏室的傀儡皇帝。直到550年,高欢的继承人废黜东魏末代之君,自立为北齐开国皇帝。七年后,宇文泰的继任者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化西魏为北周,由宇文氏一族统治。这两个政权自始至终都是死敌,各自最大的野心是攻灭对方。起初东魏的高欢掌握主动权,巨量的、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资源和人口尽在其手,其能征惯战的北亚军队兵力亦登峰造极。西魏一开始只能苦苦支撑。然而,西魏逐步加强制度建设,并改变战略措施,从而彻底扭转了与东魏相抗的局面。 537年初,高欢首度大举征伐关中。他亲率一路大军,在蒲坂架设三座浮桥,从山西过黄河。第二路大军假道黄河以南的潼关挺进。第三路从河南西南部再向南翻山越岭。这一企图最终化为泡影。宇文泰集结六千主力骑兵,在潼关一举击溃东魏大军,迫使高欢仓皇退兵。东魏二度征伐关中是在同年秋,高欢再次出兵蒲坂,欲率号称十万大军渡黄河。高欢大兵压境,迫使宇文泰匆匆放弃河南西部的前方据点,在关中迎战来犯之敌。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史载守军仅七千人。七千守军被部署在渭水北岸一处名叫沙苑的地方,背靠河曲列阵,借河曲保护军阵的侧翼和后方。宇文泰借河畔高高的芦苇丛来隐蔽自己的侧翼部队。11月19日下午,东魏大军抵达战场,眼见西魏军阵兵力薄弱,便杂乱无序争相出击。东魏军队直接冲进了宇文泰布设的陷阱,很快就被西魏军队右翼的重骑兵拦腰截断。高欢大军土崩瓦解,西魏称斩首六千级、俘获七万人。西魏留下两万人,很快将余下五万人全部释放回东魏。此战在中国中古时期数不胜数的战役中堪称典型,因为宇文泰巧妙布置陷阱,对西魏军队进行了一场毁灭性的伏击。西魏军队背水列阵说明了宇文泰的用意,这也是将领们常用的激将之法:将军队置于死地,以坚其斗志,摒除一切临阵脱逃以苟求活命的想法。 沙苑大胜基本保证了宇文泰政权的生存。东魏再也无法强行踏足关中,原本坐观宇文泰成败的关中地方精英大受震动,纷纷向获胜一方输诚。就其他战利品而言,西魏得以长期控制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隅的弘农一地——该地位于蒲坂和汾水下游之间。可能是在皇帝及其幕僚的坚持下,西魏军队挟此番大胜之威,马不停蹄东进洛阳近畿。然而538年9月13日的河桥之战,西魏惨败于东魏之手,丢盔弃甲,被逐回关中。主动权又回到高欢手上。542年深秋,高欢率军从太原沿汾水而下,进攻坚城玉壁。玉壁位于汾水与黄河的交汇处以北约四十公里的地方,西魏于539年修筑这一要塞,意图巩固对山西西南部的控制,阻绝经蒲坂进攻关中的路线。连续不间断猛攻九天九夜之后,由于暴风雪大作,大批暴露在外的将士活活冻死,高欢只得退兵。次年,即543年,宇文泰再度东进洛阳。同538年一样,高欢从太原率主力南下与之周旋。三月,两军在洛阳与黄河之间的邙山相遇。双方大战数日,最后仍以宇文泰损失惨重、再度西撤而告终。
目录
序言 /010 第一章 上古的遗产 /034 第二章 西晋的灭亡 /060 第三章 北地的胡风 /088 第四章 南朝的流转 /120 第五章 北朝的更迭 /148 第六章 南北的争雄 /182 第七章 高句丽之役与隋朝的覆灭 /206 第八章 李世民与大唐一统 /236 第九章 唐初军事与行军 /268 第十章 职业化的代价 /300 第十一章 安史之乱的后果 /330 结论 /362 参考书目 /37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