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械制图手册 第6版(70年社庆献礼书)

机械制图手册 第6版(70年社庆献礼书)

  • 字数: 1112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焦永和 张彤 张昊
  • 商品条码: 9787111708384
  • 版次: 6
  • 开本: 16开
  • 页数: 702
  • 印次: 1
定价:¥1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现行的有关标准及其应用,综合了零件的标准要素、常用标准件和标准部件的标准数据,以及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主要基础标准,并介绍了ISO和国外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机械制图标准,可供读者阅读国外机械图样时参考。 本书内容以机械图为主,除正投影图外,对轴测图和各种简图也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同时对厂房建筑图及有关标准进行了简要叙述。在作图方法上,包括规定画法、通用画法和简化画法,并介绍了有关CAD制图和CAD文件管理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在2012年第5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修订中力求全部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和标准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基本规定 1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   1.1.1 图纸幅面尺寸 1   1.1.2 图框格式及标题栏位置 2   1.1.3 图幅分区 4   1.1.4 米制参考分度 4   1.1.5 剪切符号 4  1.2 比例 5  1.3 字体 6   1.3.1 汉字 6   1.3.2 数字 8   1.3.3 拉丁字母 9   1.3.4 希腊字母 10  1.4 图线 11   1.4.1 线型 11   1.4.2 图线的尺寸 12   1.4.3 图线的画法 13  1.5 剖面符号 13   1.5.1 规定的剖面符号 13   1.5.2 剖面符号的画法 14  附录 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 15 第2章 图样画法 20  2.1 视图 20   2.1.1 基本视图 20   2.1.2 向视图 20   2.1.3 局部视图 20   2.1.4 斜视图 22  2.2 剖视图 23   2.2.1 剖切面 23   2.2.2 全剖视图 26   2.2.3 半剖视图 26   2.2.4 局部剖视图 26   2.2.5 剖视图的配置及标注 28  2.3 断面图 30   2.3.1 移出断面图 30   2.3.2 重合断面图 31   2.3.3 断面图的标注 31  2.4 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32   2.4.1 剖视图和断面图中的规定画法 32   2.4.2 局部放大图 33   2.4.3 重复性结构的画法 35   2.4.4 按圆周分布的孔的画法 36   2.4.5 网状结构的画法 36   2.4.6 断裂的画法 36   2.4.7 一些细部结构的画法 36   2.4.8 假想画法 38  2.5 装配图中的一些画法 38   2.5.1 装配图中视图和剖视图的几种特定画法 38   2.5.2 装配图中的简化画法 40   2.5.3 装配图中的规定画法 40  2.6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42 第3章 尺寸注法 45  3.1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45   3.1.1 尺寸线、尺寸界线 45   3.1.2 尺寸数字 46   3.1.3 直径及半径尺寸的注法 47   3.1.4 弦长及弧长尺寸的注法 48   3.1.5 球面尺寸的注法 48   3.1.6 正方形结构尺寸的注法 49   3.1.7 角度尺寸的注法 49   3.1.8 斜度及锥度的注法 50   3.1.9 厚度尺寸的注法 50   3.1.10 小部位尺寸的注法 50   3.1.11 参考尺寸的注法 51   3.1.12 对称结构尺寸的注法 51   3.1.13 曲线轮廓尺寸的注法 51   3.1.14 断续的同一表面尺寸的注法 51   3.1.15 同一基准的尺寸注法 51   3.1.16 成组要素的尺寸注法 52   3.1.17 大小不同之同类要素的尺寸注法 52   3.1.18 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之零件的尺寸注法 53   3.1.19 结合件的尺寸注法 53   3.1.20 装配时进行加工之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 53  3.2 常见零件结构要素的尺寸注法 54   3.2.1 倒圆及倒角尺寸的注法 54   3.2.2 退刀槽及砂轮越程槽尺寸的注法 55   3.2.3 V形槽尺寸的注法 57   3.2.4 T形槽尺寸的注法 57   3.2.5 燕尾槽及燕尾导轨尺寸的注法 59   3.2.6 方槽、半圆槽尺寸的注法 59   3.2.7 各种孔的尺寸注法 60   3.2.8 凸耳尺寸的注法 61   3.2.9 锥面、斜面尺寸的注法 61   3.2.10 销孔尺寸的注法 62   3.2.11 长圆形孔尺寸的注法 62   3.2.12 同一轴线上结构要素定位尺寸的注法 62   3.2.13 共面的不同要素的尺寸注法 63  3.3 合理标注零件尺寸的要点 63 第4章 零件图及常见零件结构 70  4.1 零件表达的要点 70  4.2 几种典型零件的表达举例 70  4.3 常见零件的合理结构 74 第5章 表面结构 82  5.1 术语介绍 82  5.2 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83  5.3 表面结构符号、代号的标注 84  5.4 确定表面结构高度参数Ra的参考因素 88 第6章 极限与配合 94  6.1 术语介绍 94  6.2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 96   6.2.1 尺寸公差在零件图中的注法 96   6.2.2 配合关系在装配图中的注法 97  6.3 基准制、公差及配合的选择 97   6.3.1 基准制的选择 97   6.3.2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 98   6.3.3 配合的选择 99   6.3.4 混合配合的选择及应用 102  附表 103   附表6-1 标准公差数值 103   附表6-2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104   附表6-3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106   附表6-4 基孔制配合的优先配合 108   附表6-5 基轴制配合的优先配合 108 第7章 几何公差 109  7.1 有关术语简介 109  7.2 几何公差符号 111  7.3 被测要素 113  7.4 几何公差规范标注 114   7.4.1 公差框格 114   7.4.2 辅助平面和要素框格 117   7.4.3 公差框格相邻区域的标注 119   7.4.4 多层公差标注 121  7.5 附加标注 121  7.6 理论正确尺寸(TED) 123  7.7 局部规范 123  7.8 延伸被测要素 124  7.9 几何公差标注示例 126  7.10 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 140   7.10.1 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原则 140   7.10.2 几何公差等级与加工方法的关系 141   7.10.3 几何公差等级的选用举例 143  7.11 图样上的未注公差值及其表示法 145  附表 147   附表7-1 直线度、平面度的公差值 147   附表7-2 圆度、圆柱度的公差值 148   附表7-3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的公差值 148   附表7-4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公差值 149   附表7-5 公差框格及其有关尺寸(B型字体) 151   附图7-1 几何特征符号与部分附加符号和公差框格图例 151 第8章 装配图及常见装配结构 152  8.1 装配图的表示方法 152  8.2 装配图上的尺寸 152  8.3 装配图上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152   8.3.1 编排零、部件序号的一般规定 152   8.3.2 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 154  8.4 装配工艺结构 155   8.4.1 接触面及配合面 155   8.4.2 螺纹联接 155   8.4.3 销联接 156   8.4.4 装拆空间 156  8.5 密封结构 158   8.5.1 静密封 158   8.5.2 接触式动密封 159   8.5.3 非接触式动密封 160  8.6 润滑结构 162  8.7 螺纹联接的防松结构 163   8.7.1 螺纹联接的摩擦防松结构 163   8.7.2 螺纹联接的机械防松结构 163  8.8 锁紧结构 164  8.9 定位和限位结构 165   8.9.1 刚性定位结构 165   8.9.2 弹性定位结构 165   8.9.3 垫圈限动结构 165   8.9.4 限位槽结构 167  8.10 轴上零件的连接和固定 167 第9章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170  9.1 螺纹的规定画法 170  9.2 螺纹的规定标注 173   9.2.1 标准螺纹的规定标记及标注 173   9.2.2 非标准螺纹的规定标记及标注 178   9.2.3 螺纹长度的规定标注 179  9.3 螺纹紧固件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 179   9.3.1 六角头螺栓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 179   9.3.2 双头螺柱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 180   9.3.3 常用金属螺钉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 181   9.3.4 常用木螺钉及其联接的比例画法 182  9.4 螺纹紧固件联接的简化画法 182  9.5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简化规定标记 185  附表 186   附表9-1 普通螺纹 186   附表9-2 梯形螺纹 187   附表9-3 锯齿形(3°、30°)螺纹 188   附表9-4 55°非密封管螺纹 189   附表9-5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 190   附表9-6 六角头螺栓 191   附表9-7 双头螺柱 193   附表9-8 开槽圆柱头螺钉 194   附表9-9 开槽盘头螺钉 195   附表9-10 开槽沉头螺钉 196   附表9-11 开槽半沉头螺钉 197   附表9-12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198   附表9-13 开槽紧定螺钉 199   附表9-14 六角螺母 200   附表9-15 六角开槽螺母 200   附表9-16 垫圈 201   附表9-17 弹簧垫圈 202 第10章 键、花键、销、挡圈、弹簧 203  10.1 键 203   10.1.1 平键 203    10.1.1.1 普通型平键 203    10.1.1.2 薄型平键 203    10.1.1.3 导向型平键 205   10.1.2 半圆键 206   10.1.3 楔键 207   10.1.4 键槽的剖面尺寸 210    10.1.4.1 普通型平键、导向型平键、薄型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210    10.1.4.2 半圆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212    10.1.4.3 楔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212   10.1.5 键的技术条件 215  10.2 花键 215   10.2.1 矩形花键的画法及其标注 215    10.2.1.1 矩形外花键的画法 215    10.2.1.2 矩形内花键的画法 215    10.2.1.3 矩形花键的标注 216    10.2.1.4 矩形花键联结的画法及标注 216   10.2.2 矩形花键的尺寸和公差 217    10.2.2.1 矩形花键的公称尺寸 217    10.2.2.2 矩形花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218    10.2.2.3 矩形花键的公差和配合 218    10.2.2.4 矩形花键的几何公差 219    10.2.2.5 矩形花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220   10.2.3 渐开线花键的画法及其标记 220    10.2.3.1 渐开线花键的画法 220    10.2.3.2 渐开线花键的标记 220  10.3 销 222   10.3.1 圆柱销 223   10.3.2 内螺纹圆柱销 224   10.3.3 圆锥销 224   10.3.4 内螺纹圆锥销 225   10.3.5 销轴 226   10.3.6 开口销 227  10.4 挡圈 227   10.4.1 轴肩挡圈 227   10.4.2 锥销锁紧挡圈 228   10.4.3 螺钉锁紧挡圈 229   10.4.4 螺钉紧固轴端挡圈 231   10.4.5 弹性挡圈 232   10.4.6 钢丝挡圈 235   10.4.7 开口挡圈 237   10.4.8 夹紧挡圈 238  10.5 弹簧 239   10.5.1 螺旋弹簧 239    10.5.1.1 螺旋压缩弹簧 239    10.5.1.2 螺旋拉伸弹簧 243    10.5.1.3 螺旋扭转弹簧 245    10.5.1.4 截锥涡卷弹簧 247   10.5.2 碟形弹簧 247   10.5.3 平面涡卷弹簧 255   10.5.4 板弹簧、片弹簧 255   10.5.5 装配图中弹簧的画法 255   10.5.6 弹簧的术语及代号 257 第11章 传动轮 258  11.1 圆柱齿轮 258   11.1.1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系列 258   11.1.2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参数及计算公式 258   11.1.3 圆柱齿轮的画法 259  11.2 锥齿轮 261   11.2.1 锥齿轮模数 261   11.2.2 渐开线锥齿轮的参数及计算公式 261   11.2.3 锥齿轮的画法 262  11.3 圆柱蜗杆、蜗轮 262   11.3.1 蜗杆、蜗轮的模数及蜗杆直径 262   11.3.2 蜗杆、蜗轮的基本几何尺寸关系 264   11.3.3 蜗杆、蜗轮的画法 265  11.4 V带轮 266  11.5 链轮 269  11.6 齿轮的轮体结构 272  11.7 传动轮的工作图内容 274 第12章 轴承 280  12.1 滚动轴承 280   12.1.1 滚动轴承的代号 280   12.1.2 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 294   12.1.3 滚动轴承的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96   12.1.4 常用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 307   12.1.5 滚动轴承座 321   12.1.6 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 323  12.2 滑动轴承 325   12.2.1 滑动轴承座的类型及特点 325   12.2.2 滑动轴承座的结构尺寸 326  12.3 油杯 330 第13章 焊缝的标注 332  13.1 焊缝符号 332  13.2 标注焊缝符号的指引线 335  13.3 焊缝符号标注示例 337  13.4 焊缝尺寸符号及其标注 340  13.5 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 341  13.6 焊缝的简化标注 343  13.7 焊接结构图图例 350 第14章 几何作图 354  14.1 几何图形的作图 354   14.1.1 直线段的等分 354   14.1.2 作直线的垂线 354    14.1.2.1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54    14.1.2.2 自直线内一点作垂线 354    14.1.2.3 自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355   14.1.3 作直线的平行线 355    14.1.3.1 按已知距离作平行线 355    14.1.3.2 由线外一点作平行线 356   14.1.4 圆及圆弧的作图 356    14.1.4.1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已知点作圆 356    14.1.4.2 作已知圆弧的圆心 356    14.1.4.3 作圆周展开长度(近似作图) 357    14.1.4.4 按已知圆周的展开长度作其半径(近似作图) 357    14.1.4.5 作已知圆弧的展开长度(近似作图) 357    14.1.4.6 已知圆弧的展开长度及半径作圆弧(近似作图) 357    14.1.4.7 圆弧的等分 358   14.1.5 角的作图 358    14.1.5.1 角的二等分 358    14.1.5.2 作30°及60°角 359    14.1.5.3 作15°、45°及75°角 359   14.1.6 正多边形的作图 359    14.1.6.1 作正三角形 359    14.1.6.2 作正四边形 360    14.1.6.3 作正五边形(近似作图) 360    14.1.6.4 作正六边形 361    14.1.6.5 作正七边形(近似作图) 361    14.1.6.6 作正八边形 361    14.1.6.7 作正九边形(近似作图) 362   14.1.7 斜度及锥度的作图 362    14.1.7.1 作斜度 362    14.1.7.2 作锥度 363   14.1.8 直线与圆弧连接的作图 363    14.1.8.1 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 363    14.1.8.2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363    14.1.8.3 作两圆的公切线 364    14.1.8.4 作圆弧与两相交直线相切 364   14.1.9 圆弧与圆弧的连接 365    14.1.9.1 作圆弧与两已知圆内切 365    14.1.9.2 作圆弧与两已知圆外切 365    14.1.9.3 作圆弧与一已知圆外切与另一已知圆内切 365    14.1.9.4 作圆与三同径已知圆相切 366    14.1.9.5 作圆与三异径已知圆外切 366    14.1.9.6 作圆与三异径已知圆内切 366   14.1.10 圆弧连接的综合作图 367    14.1.10.1 过圆外一点作弧与已知圆相切于定点 367    14.1.10.2 过圆外两点作弧与已知圆相切 367    14.1.10.3 作圆弧与已知直线及已知圆相切 368    14.1.10.4 过两已知点作圆与已知直线相切 368    14.1.10.5 过点作圆与两相交直线相切 368    14.1.10.6 过点作圆与已知直线及圆相切 369    14.1.10.7 作圆与已知圆及两相交直线相切 369  14.2 几何曲线的作图 370   14.2.1 椭圆 370    14.2.1.1 已知长、短轴. 作椭圆 370    14.2.1.2 已知共轭轴. 作椭圆 371    14.2.1.3 确定椭圆长、短轴的方向和大小 371    14.2.1.4 作椭圆曲线上的切线及法线 372    14.2.1.5 作椭圆的展开长度(近似作图) 373   14.2.2 抛物线 373    14.2.2.1 已知准线及焦点作抛物线 373    14.2.2.2 已知对称轴、顶点及曲线上一点作抛物线 374    14.2.2.3 已知与抛物线相切的两线段作抛物线 374    14.2.2.4 作抛物线的切线 375   14.2.3 双曲线 376    14.2.3.1 已知双曲线的实半轴a及虚半轴b作双曲线 376    14.2.3.2 已知双曲线上的一点及渐近线作双曲线 376    14.2.3.3 作双曲线的切线 376   14.2.4 渐伸线(渐开线) 377    14.2.4.1 作圆的渐伸线 377    14.2.4.2 作多边形的渐伸线 378    14.2.4.3 作渐伸线的切线 378   14.2.5 摆线 378    14.2.5.1 作平摆线 378    14.2.5.2 作外摆线 379    14.2.5.3 作内摆线 379    14.2.5.4 作摆线的切线 380   14.2.6 阿基米德涡线 381 第15章 空间曲线与曲面 382  15.1 空间曲线概述 382   15.1.1 空间曲线的投影表达 382   15.1.2 空间曲线的有关名词 382   15.1.3 空间曲线动标三面形的作图方法 383   15.1.4 空间曲线的右旋与左旋 383   15.1.5 空间曲线的弧长 384   15.1.6 空间曲线的曲率、挠率和曲率半径 384  15.2 等导程圆柱螺旋线 386   15.2.1 圆柱螺旋线的参数 386   15.2.2 圆柱螺旋线的投影作图 387   15.2.3 圆柱螺旋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法面、密切平面、曲率半径、挠率半径的作图法387  15.3 变导程圆柱螺旋线 388   15.3.1 变导程圆柱螺旋线的参数 388   15.3.2 变导程圆柱螺旋线的投影作图 388  15.4 圆锥螺旋线 389   15.4.1 等导程(或等螺距) 圆锥螺旋线 389   15.4.2 等斜角圆锥螺旋线 390   15.4.3 圆弧形圆锥螺旋线 391  15.5 球面螺旋线 392  15.6 弧面螺旋线 393  15.7 空间三次抛物线段 393   15.7.1 确定空间三次抛物线段的几何方法 393   15.7.2 确定空间三次抛物线段上一点的作图方法 394   15.7.3 空间三次抛物线段的组合 394  15.8 曲面概述 395   15.8.1 曲面的形成 395   15.8.2 曲面上点的分类 396  15.9 曲面的分类 397   15.9.1 曲面按其母线性质的分类 397   15.9.2 曲面按其母线运动方式的分类 397  15.10 二次曲面的表达式 398  15.11 可展曲面(单曲面) 399  15.12 不可展直纹曲面(扭曲面) 400  15.13 定母线曲纹面 403  15.14 变母线曲纹面 404  15.15 圆柱螺旋面 405   15.15.1 直纹螺旋面(等导程) 405   15.15.2 曲纹螺旋面 407  15.16 用母面形成曲面 408  15.17 用几何变换形成曲面(在曲面设计中的应用) 409  15.18 曲面中的作图问题 413   15.18.1 在直纹曲面中. 由给定的导线作其素线 413   15.18.2 作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14   15.18.3 作曲面的轮廓线 415  15.19 曲面零件的图示举例 416   15.19.1 采用近似画法表示曲面 416   15.19.2 用尺寸标注以确定曲面轮廓 416   15.19.3 利用曲面的展开图作为辅助形 416   15.19.4 用一系列法向截面表示曲面轮廓的变化 416   15.19.5 把曲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用数组截面线表示曲面 416   15.19.6 把曲面置于圆柱坐标系中. 配合圆柱形剖面的展开图表示曲面 419   15.19.7 组合曲面的表示 421 第16章 交线、过渡线 424  16.1 常见曲面交线的投影性质 424   16.1.1 截交线 424    16.1.1.1 圆柱面的截交线 424    16.1.1.2 圆锥面的截交线 424    16.1.1.3 球面的截交线 427    16.1.1.4 回转曲面的截交线 427   16.1.2 回转曲面的相贯线 428  16.2 交线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431   16.2.1 辅助平面法 431    16.2.1.1 用辅助平面法作截交线 431    16.2.1.2 用辅助平面法作相贯线 432   16.2.2 辅助球面法 433    16.2.2.1 辅助球面法的应用条件 433    16.2.2.2 辅助球面法的作图步骤 433    16.2.2.3 应用辅助球面法的几个图例 434  16.3 交线的其他作图方法 435   16.3.1 换面法 435    16.3.1.1 用换面法作截交线 435    16.3.1.2 用换面法作相贯线 435   16.3.2 辅助斜投影法 436    16.3.2.1 用辅助斜投影法作截交线 436    16.3.2.2 用辅助斜投影法作相贯线 436   16.3.3 辅助中心投影法 437    16.3.3.1 用辅助中心投影法作截交线 437    16.3.3.2 用辅助中心投影法作相贯线 437   16.3.4 透视仿射变换法 438    16.3.4.1 用透视仿射变换法作截交线 438    16.3.4.2 用透视仿射变换法作相贯线 438  16.4 交线的简化画法 439   16.4.1 截交线的简化画法 439    16.4.1.1 截交线的四种简化类型 439    16.4.1.2 各种类型的简化作图方法 439   16.4.2 相贯线的简化画法 441    16.4.2.1 相贯线的三种简化类型 441    16.4.2.2 线切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 442    16.4.2.3 扁圆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 444    16.4.2.4 三弧型简化画法及应用条件 444  16.5 过渡线画法 446   16.5.1 交线与过渡线画法比较 446   16.5.2 零件上过渡线画法实例 447 第17章 展开图画法 448  17.1 可展表面展开的一些实例 448  17.2 不可展曲面近似展开的一些实例 462 第18章 零件上倾斜表面和倾斜零件的画法 471  18.1 零件上单斜平面(投影面垂直面) 的画法 471  18.2 零件上双斜平面(一般位置平面) 的画法 472   18.2.1 一般位置圆的投影 472   18.2.2 双斜平面的三种定位形式 474   18.2.3 零件上双斜平面的作图实例 475  18.3 双斜平面的视图标注及尺寸注法 477  18.4 单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 478  18.5 单向倾斜零件的作图实例 480  18.6 双向倾斜回转体的画法 481  18.7 零件上双向倾斜部分的作图实例 482 第19章 轴测投影图 483  19.1 轴测投影常用术语及正轴测投影的基本公式 483  19.2 三种标准轴测图的一般规定 485  19.3 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轴测投影 486   19.3.1 正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画法 486   19.3.2 斜二测图中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画法 490  19.4 不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轴测投影 491   19.4.1 垂直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轴测画法 491   19.4.2 倾斜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于坐标平面) 上圆的正轴测画法 493  19.5 画机件轴测图的基本方法 493   19.5.1 坐标法 494   19.5.2 切割法 494   19.5.3 堆叠法 495  19.6 轴测剖视图的画法 495  19.7 轴测图中交线的画法 496  19.8 轴测图中过渡线的画法 497  19.9 螺纹的轴测图画法 498  19.10 齿轮的轴测图画法 498  19.11 圆柱螺旋弹簧的轴测图画法 499  19.12 部件的轴测图画法 500  19.13 对轴测图的选择 502  19.14 轴测图中的尺寸标注 503  19.15 轴测图的黑白润饰 504  19.16 机构运动简图的轴测图画法 507  19.17 管路系统轴测图的画法 507  19.18 用图解法建立非标准轴测系的方法 508   19.18.1 建立非标准正轴测系的方法 508   19.18.2 建立非标准正面斜轴测系的方法 510 第20章 简图图形符号 512  20.1 机构运动简图图形符号 512   20.1.1 图线 512   20.1.2 机构构件运动简图图形符号 512   20.1.3 运动副简图图形符号. 513   20.1.4 构件及其组成部分连接的简图图形符号 513   20.1.5 多杆构件及其组成部分的简图图形符号 514   20.1.6 摩擦机构与齿轮机构简图图形符号 516   20.1.7 凸轮机构简图图形符号 519   20.1.8 槽轮机构和棘轮机构简图图形符号 519   20.1.9 联轴器、离合器及制动器简图图形符号 520   20.1.10 其他机构及其组件简图图形符号 520   20.1.11 机构简图示例 522  20.2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522   20.2.1 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 522   20.2.2 泵、空气压缩机和马达 537   20.2.3 阀 539   20.2.4 缸 553   20.2.5 附件 556  20.3 管路系统简图 563   20.3.1 管路图形符号 563   20.3.2 管件图形符号 566   20.3.3 阀门和控制元件图形符号 567   20.3.4 管路系统简图示例 569 第21章 厂房建筑图及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570  21.1 房屋建筑图的图示形式 570   21.1.1 正投影图 570   21.1.2 透视图 571   21.1.3 轴测图 571  21.2 房屋建筑图的有关规定 571   21.2.1 视图名称 571   21.2.2 比例 571   21.2.3 图线 571   21.2.4 尺寸标注 572  21.3 建筑总平面图 576  21.4 建筑施工图 580   21.4.1 建筑平面图 580   21.4.2 建筑立面图 580   21.4.3 建筑剖面图 591  21.5 区划布置图 592  21.6 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 594 第22章 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 600  22.1 图纸幅面及格式 600  22.2 比例 601  22.3 图线 602  22.4 剖面符号 604  22.5 图样画法 605   22.5.1 ISO 128-3: 2020《产品技术文件(TPD)表示的一般原则 第3部分:视图、断面图和剖视图》 605   22.5.2 美国标准ANSI Y14.3-2012《正视图和斜视图》 608   22.5.3 俄罗斯标准ГOCT 2.305-2008《图像—视图、断面图、剖视图》 609   22.5.4 日本标准JIS B 0001: 2019《机械制图》 610  22.6 尺寸注法 613  22.7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618  22.8 螺纹的画法 618  22.9 齿轮的画法 620  22.10 外国标准代号及名称 621 第23章 机械设计图样管理 622  23.1 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名词、术语 622  23.2 图样分类 622   23.2.1 按表达的对象分类 622   23.2.2 按完成的方法和使用特点分类 623   23.2.3 按设计过程分类 623  23.3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 623   23.3.1 总则 624   23.3.2 零件图 624   23.3.3 装配图及总图 625   23.3.4 外形图 625   23.3.5 安装图 625   23.3.6 包装图 625   23.3.7 表格图 626   23.3.8 简图 626   23.3.9 技术要求 626  23.4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格式 627   23.4.1 标题栏 627   23.4.2 明细栏 628   23.4.3 图样目录 631   23.4.4 明细表和汇总表 631  23.5 签署规则 635   23.5.1 签署人员的技术责任 635   23.5.2 签署的方法 635  23.6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编号方法 635   23.6.1 分类编号 636   23.6.2 部分分类编号 636   23.6.3 隶属编号 636   23.6.4 部分隶属编号 637  23.7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办法 640   23.7.1 更改原则 640   23.7.2 更改方法 640   23.7.3 更改程序 641   23.7.4 更改通知单的编号方法 641  23.8 图样复制技术简介 643  23.9 设计文件的保管 643 第24章 CAD制图 644  24.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词汇 644  24.2 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 660   24.2.1 概述 660   24.2.2 图线元素的计算 660  24.3 CAD图层的组织和命名 663   24.3.1 概述 663   24.3.2 概念定义 664   24.3.3 一般原则 664   24.3.4 基本原则 664  24.4 CAD工程制图规则 665   24.4.1 概述 665   24.4.2 CAD工程制图的基本设置要求 665   24.4.3 投影法 666   24.4.4 CAD工程图的基本画法 666   24.4.5 CAD工程图的管理 666 第25章 CAD文件管理 668  25.1 CAD文件管理——总则 668   25.1.1 定义 668   25.1.2 CAD文件概念和分类 669   25.1.3 CAD文件的编制规则 670   25.1.4 CAD文件的基本结构 670   25.1.5 CAD文件的归档 670   25.1.6 CAD文件的版权与保护 671  25.2 CAD文件管理——基本格式 671   25.2.1 CAD图的基本格式 671   25.2.2 CAD设计文件格式 672  25.3 CAD文件管理——编号原则 672   25.3.1 总体原则 672   25.3.2 基本要求 673   25.3.3 分类编号 673   25.3.4 隶属编号 673  25.4 CAD文件管理——编制规则 675   25.4.1 一般要求 675   25.4.2 CAD图的绘制 675   25.4.3 文字文件的编制 676   25.4.4 表格文件的编制 677  25.5 CAD文件管理——基本程序 677   25.5.1 形成CAD文件的基本阶段 677   25.5.2 CAD图与设计文件形成的基本过程 677   25.5.3 CAD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678  25.6 CAD文件管理——更改规则 678   25.6.1 CAD文件的更改原则 678   25.6.2 CAD文件的更改方法 678   25.6.3 CAD文件的更改程序 679   25.6.4 更改通知单的填写 679   25.6.5 CAD文件更改后的文件名管理 679  25.7 CAD文件管理——签署规则 679   25.7.1 签署的一般要求 679   25.7.2 签署人员的技术责任 679   25.7.3 签署的方法 680   25.7.4 签署单及填写 680  25.8 CAD文件管理——标准化审查 681   25.8.1 标准化审查的一般要求 681   25.8.2 标准化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681   25.8.3 标准化审查的程序和办法 682   25.8.4 标准化审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682   25.8.5 其他 682  25.9 CAD文件管理——完整性 683   25.9.1 一般要求 683   25.9.2 CAD文件的范围 683   25.9.3 CAD文件的完整性 683  25.10 CAD文件管理——存储与维护 685   25.10.1 存储与维护的一般要求 685   25.10.2 存储编号 685   25.10.3 提交归档前存储介质的条件 686 附录 687   附录A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687   附录B 常用单位的换算 688   附录C 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 691   附录D 几何体的计算公式 693   附录E 常用材料 696 参考文献 70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