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我们从何而来(象征认同与建构1978-2018)

  • 字数: 24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张健|责编:杜鹃
  • 商品条码: 97875426731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象征为用,以认同为 体。中国女排与“女排精神”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抗 战题材电视剧、历史人文 类纪录片以及视听新综艺 等传播案例,皆从属于“国 家建构”,是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作为历史—文化共同 体与政治—法律共同体的“ 必修课”。 40年来,“认同辩证法” 强调作为政治认同主体的 公众与作为政治认同客体 的国家之间在“共现”、“共 构”及元传播基础上的主体 间性。在 “体”“用”融通的 动态摸索中,逐渐隐现某 些新型传统;这些传统作 为活态遗产,可以作为今 后政治传播行动的工具箱, 包括理念、技巧与风格, 成为动名词意义上的社会 行动架构。与此同时,这 些新型传统不断接受快速 变迁的媒介技术的巨大冲 击,正缓慢而有序地重构 新的“行动路线图”。
目录
绪论 “亨廷顿之忧”逼视下的思考 政治认同的双重主体性与双重客体性 认同建构的辩证法 政治认同是行动者与政治体系之间的传播“攻防战” 历史主义研究路径 “长时段”研究框架 第一章 民族自豪感:“女排精神”的养成与符号化(1978-1986) 第一节 “祖国至上”:“女排精神”的养成 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 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第二节 偶像的诞生:“女排精神”的新闻符号化 政治权威的认可与号召 “女排精神”在体制管道内的层级推动 大规模的新闻报道 第三节 偶像的诞生:“女排精神”的艺术符号化 “国家”的具象呈现 人物的形象刻写 本章结语 第二章 “法律共同体”:法治节目“中国特性”的生成与定位(1985-2004) 第一节 “法律共同体”对电视媒体的功能赋予:70年代末80年代初 “法律共同体” 作为新媒体的电视 第二节 法治节目试图“自己走路”:1985-1993 借鉴与模仿 灌输式宣传 第三节 法治节目成为影像化的“思考方法”:1994-2004 法治节目市场化 法治节目的类型特征 法治节目的中国属性 第四节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内生悖论与战略定位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内生悖论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的战略定位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抗战剧:体制化与类型化的记忆刻写(2005-2015) 第一节 集体性与类型化:电视剧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站位 第二节 “我者即善”:抗战剧中的“我们感”营构 平民化的英雄 国民党“回归”英雄系列 女性人物 第三节 “他者即恶”:抗战剧中“敌人”的身份构建 侵略者形象 汉奸形象 腐败分子形象 第四节 个体被拖进“历史场域”:抗战剧的叙事逻辑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国家相册:中华民族审美意象的架构与生成(2010-2017) 第一节 系列纪录片《中国大运河》:生成意义上的叙事架构 中心串联式的形式序列 形式序列背后的解释范式 第二节 国家意象:“象”外之“意”的审美建构 现时态之“象” “穿越”之“象” 探秘之“象” 第三节 《如果国宝会说话》:微纪录片对主体“询唤”的新探索 影像语言的内容表意 叙事架构的排列重组 叙事视点的灵活切换 本章结语 第五章 让青年归心:新综艺节目触碰青年的认同密码(2012-2018) 第一节 主流价值观在娱乐中隐性回归--以央视《了不起的挑战》为例 节目的基本叙事架构 节目内核中的主流价值 深层结构的认同呼唤 第二节 在电视仪式中敞开“文物”的意义--以文博探索节目 《国家宝藏》为例 等待意义敞开的文物 在电视仪式中敞开意义 意义中现身的“国家” 第三节 “小鲜肉”向“青年”角色的回归--以演技类综艺节目为例 “小鲜肉”是中国影视文化的乱象症候之 后台问题、专业问题的前台化与奇观化 艺术审美标杆的凸显 “路转粉”与引导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全书结语:认同建构的逻辑与传统 认同建构从属于“国家建构” 认同建构的“变”与“不变” “被发明的传统” 参考文献 千磨万击还坚韧!--代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