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孟子

孟子

  • 字数: 307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战国)孟轲|译者:天瑜
  • 商品条码: 97875502405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 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即前32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一前304年。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 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 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 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 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 。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 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 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故乡曲阜不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三岁丧父,母亲仉氏把他抚养成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据《烈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又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无论是受教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的学说无疑都受到了子思很深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孟子从四十岁开始教徒。和孔子一样,他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但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一样不被重用,所以辞官还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这就是《孟子》一书的由来。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 “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 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 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 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 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 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 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减轻赋 税,发展生产,衣食无忧之时才能关注精神,而成“礼”。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混乱,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 育思想,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 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 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 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 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目录
前言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