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 字数: 44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贺来|责编:张爽
  • 商品条码: 97873032734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5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辩证法的真实根 基”为突破口,对马克思辩 证法作出了创新性的阐释, 阐发了其生存论基础、理论 内涵、理论根据和哲学史前 提,以现代哲学的发展为宏 观背景,探讨了马克思辩证 法与现代西方哲学辩证法研 究的对话和沟通途径,阐发 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 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 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 价值。
作者简介
贺来,1969年7月出生,湖南人。199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08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入选。曾出版《鸟托邦精神的现实生活世界根基》《宽容意识》《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辩证法与实践理性》《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变革》等学术著作,在有影响的刊物发表论文150多篇。
目录
第一部分 寻求和确立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真实根基——一个性命攸关的重大课题 第一章 寻求和确立辩证法真实根基的现实与理论动因 一、辩证法为什么沦为“变戏法”:寻求和确立辩证法真实根基的现实动因 二、辩证法为什么会“知性化”与“实体化”:寻求和确立辩证法真实根基的理论动因 第二章 辩证法真实根基的探索和掩蔽——对国内辩证法研究的批判性反思 一、“自然主义范式”的理论困难及其无根性 二、“认识论范式”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困境 三、“实践论范式”的理论贡献与未尽之处 第三章 辩证法的真实根基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 一、英美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和否定 二、欧陆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和否定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辩证法的生存论本体论根基 第一章 实现“存在观”的理论变革:辩证法的根本使命 一、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观” 二、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观”的内在困境 第二章 寻求对“存在”问题的辩证解决:辩证法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努力 一、“矛盾”“否定”观念与“存在”问题的辩证解决 二、直观、朴素形态的辩证法与直观、朴素的辩证“存在观” 三、反思、概念形态的辩证法及其“存在观” 四、反思、概念形态的辩证法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屈服 五、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理论范式的彻底批判——为辩证法重新奠基的重大前提 六、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与人的现实生命之拯救:马克思哲学形而上学批判的特殊样式及其旨趣 第三章 人本源性的生存方式与辩证法的真实根基 一、立足生存论本体论视域克服对实践观点的流俗化理解 二、人“本源性”的生存方式——“实践”的根本意蕴 三、实践原则与解决“存在”问题的新方向:从“知识论”的眼光到“生存论”的眼光 四、人本源性的生存方式是辩证法的真实根基 第四章 辩证法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内涵逻辑” 一、“人的存在”即在于其辩证的“生存”本性 二、辩证法的“超常规性”与人独特的“生存”本性 三、传统哲学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人辩证的“生存”本性之失落 四、辩证法诸“原则”和“规律”的内在统一及其生存论根据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生存论旨趣 一、马克思哲学辩证法:“自由”的理论表征 二、对话与宽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重大理论精神 三、批判和否定: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理论本性 四、自强不息、具体无伪、生命张力: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独特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五、高品位的生命境界——领悟和运用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理论的人格要求 第六章 辩证法生存论根基的异在化表达——一种历史的探寻 一、“分裂世界”的哲学与生存论的冲动——辩证思维的生存论基础在古代哲学中的异在化表达 二、生命的偶然性与寻求生命的拯救之路——古希腊后期与中世纪哲学的辩证思维及其生存论冲动 三、生命自由的追求和探索——德国古典哲学中辩证法的生存论冲动 第二部分小结 第三部分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与现代西方哲学辩证法研究的对话与沟通 第一章 卢卡奇与辩证法的社会历史本体 一、探求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卢卡奇的理论使命 二、社会历史——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真实根基的探求和阐发 三、“总体性”:以“历史”为载体的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展开 四、辩证法与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卢卡奇辩证法探索的理论旨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