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丛书/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

  • 字数: 288
  • 出版社: 福建教育
  • 作者: 张向众//叶澜|主编:叶澜
  • 商品条码: 97875334665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2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向众和叶澜编著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 在19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概 述“新基础教 育”研究过程及其“如何做”的经验总结与提升。全 书共分五章。第一、二章从 历史与现状、研究过程与基本构成、研究成果等简要 介绍“新基础教育”研究, 同时在分析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时常见困惑的基 础上,明确提出做好“新基 础教育”研究的必要准备。第三、四、五章依据研究 过程及其中的节点性事件和 研究活动,将“新基础教育”研究分为“初始阶段” 、“深化阶段”、“初步成 型阶段”,并据此分别结合实例,详述各阶段的任务 与研究工作,以及具体策 略、方式和操作性工具等。
作者简介
张向众,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教育评价、课堂教学等。出版著作2本、参编3本;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3项;主持省哲社课题1项、厅级课题5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长期深入实验学校进行科研活动,开展合作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叶澜,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住所长等职。 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代表作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
目录
第一章 “新基础教育”研究简介 一、什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 (一)“新基础教育”的目标与性质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 (三)“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效 二、“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难与不难 (一)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开展“新基础教育” (二)开展合作研究的要求及原则 第二章 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全程 一、启动:从学习开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一)谁要学 (二)学什么 (三)怎样学 二、准备:形成愿景,组建队伍 (一)统一愿景、形成核心力 (二)建立学校支持系统 (三)选择率先进入的教师 三、初试:策划先行,培育实践研究新质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启动学校领导管理变革 (二)培养第一批骨干,形成教育教学实践变革经验 四、推进:以“中期评估”促学校整体转型 (一)全员参与,开展纲要系列学习 (二)放大节点的过程价值,全面推进学校转型 (三)深入解读、践行评估指标体系 (四)借助中期评估,促进学校整体转型 五、初步成型:在“全、实、深”中追求“精、特、美” (一)学校整体转型初步完成的标识 (二)基础和高标:“全、实、深”与“精、特、美” (三)开展学校普查,在“全、实、深”中涌现“精、特、美” (四)推出“精品课”研讨 第三章 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研究 一、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目标 (一)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改革目标的重建 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心下移,校本自觉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三)修订发展规划的过程及其价值 三、随程推进学校组织、制度、机制与文化建设 (一)组织结构扁平网络化 (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 (三)学校管理机制创生 (四)学校新文化建设 四、“成人·成事”:培养核心骨干,引领团队发展 (一)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新型骨干教师 (二)教师群体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第四章 课堂教学改革与改革主体的发展研究 一、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一)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重建 二、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及任务 (一)“捉虫”和“喔”:诊断问题,做好“还” (二)开放一生成:提升资源意识进行重组 (三)“课堂生活”: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 三、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 (一)教学设计:基于“两个解读”开发“育人价值” (二)实施过程:基于“有向开放”的预设与生成 (三)反思一重建:“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 四、课型研究与教师发展 (一)课型研究的内涵:类结构 (二)课型研究的开展:专题系列 (三)课型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学生工作改革研究 一、学生工作改革目标 (一)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 (二)学生工作改革目标的确立 二、学生工作改革阶段及任务 (一)加强学习,落实班级建设的独特价值 (二)研究成长需要,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系列 (三)多元融通,实现学生工作的常态化综合育人 三、班级建设实践 (一)增设班级岗位 (二)培养班级委员 (三)建设班级文化 (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四、学校整体性学生工作实践 (一)学生仪式活动 (二)学校活动系列 (三)跨班级、年级活动 (四)校内外多元融合 附录1:“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简介 附录2:“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标准及评分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