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精)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精)

  • 字数: 383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译者:林春野
  • 商品条码: 978752014999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1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9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广受好评的畅销书作家亚当·霍赫希尔德的最新 著作。这是一部全面的西班牙内战史著作,通过12个人物 ,其中包括欧内斯特·海明威和乔治·奥威尔,娓娓道来 :一个理想主义故事,一种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一项失 败的崇高事业。 对于1930年代这关键性的三年(1936-1939)而言, 西班牙内战是美国及世界各地关注的焦点,志愿者纷纷涌 入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抵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 并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支持的法西斯暴动。今天,我们已 经习惯于通过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和罗伯特·卡帕 的摄影作品来记住这场战争。但是,亚当·霍克希尔德发 现了一些人们不太熟悉却更为引人注目的人物,这些人的 经历揭示了这场战争的充分的悲剧性和重要性:一个来自肯 塔基火热的19岁女子,她在蜜月期去了战时西班牙;一个 刚从斯沃斯莫尔学院毕业的学生,他是争夺马德里的战役 中第一个牺牲的美国人;一个同情纳粹的恃强凌弱的得州 石油商,他把自己几乎全部石油卖给了佛朗哥——降价并 且赊销。 从很多方面看,西班牙内战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揭幕 战,仍然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从中记取。《西班牙在 我们心中》是亚当·霍克希尔德最好的作品。
精彩导读
1 追击:逃离神庙的资 本家 坐落在一个几乎全是褐 色沙漠的内陆州,内华达大 学广阔的草坪显得像个绿洲 。地处依山远眺的里诺市 (Reno),校园里红砖砌成的 圆顶建筑周围绿树成荫,缠 绕着葡萄藤,装着白色的窗 框。整个校园沿一个小湖错 落铺开,颇有常春藤联盟校 的风采,好莱坞电影也常把 这里当作校园戏桥段取景的 绝佳之选。 罗伯特·梅里曼,身高六 英尺两英寸半,棕色头发, 高高瘦瘦,长相英俊,正在 读大学。他在本地一家殡仪 馆谋了一份差事,是学生联 谊会的干事,还在J.C.彭 尼服装店做销售员,在这儿 ,他能用员工折扣价买衣服 穿。罗伯特在加利福尼亚长 大,高中毕业以后,直到上 大学之前,他已经在造纸厂 ——这是他父亲的生意—— 干了几年的伐木工。一路走 来,他还在一家水泥厂和一 家养牛场干过。刚被内华达 大学录取时他便发现,只要 在预备役军官训练营 (ROTC)注册,自己一个月 便能额外领八块五毛钱的补 贴,而成为训练营的成员, 可以领到骑兵时代风格的正 装制服,还有一双骑兵靴和 一条骑马裤。业余时间,他 在校橄榄球队打边锋,后来 因为伤病,变成了啦啦队队 长。的确,在罗伯特以后的 人生中,人们也总能在他的 身上看到当年那个仪表堂堂 的拉拉队队长的影子。 罗伯特和玛丽昂·斯通 (Marion Stone)是在大一学 期前的一场舞会上认识的。 开学第一天,他开着一辆道 奇小敞篷车恰好经过玛丽昂 身边,于是他踩了刹车,对 玛丽昂大声喊道:“快上车 !我们要大展宏图了。”玛 丽昂身材苗条,富有魅力, 身高比罗伯特矮半头,父亲 在一家有售酒执照的餐馆做 厨师。玛丽昂高中毕业后工 作了两年,后来,和其他数 百万人一样,因为银行倒闭 ,她失去了所有存款。她主 要通过两种途径赚钱来继续 自己的学业:当秘书,给一 户人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而那恰好就是罗伯特为其 工作的殡仪馆老板一家。 大学岁月里,玛丽昂将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大学女 生联谊会上。按她自己的描 述,校园恋情是件十分纯洁 的事:跳舞,亲吻,偶尔也 可能会在那个禁酒时期到地 下酒吧匆匆游历一番。玛丽 昂被罗伯特和他在ROTC的 朋友们组织的大学军事舞会 选中做“荣誉学生”。罗伯特 像挥霍一般,拿出自己辛苦 赚来的钱给玛丽昂买了一双 高跟鞋和一件塔夫绸礼服。 1932年5月,毕业日当天早 上,罗伯特和玛丽昂双双获 得了自己的学位,罗伯特得 到了预备役部队少尉的授衔 ;下午,他们便结婚了。在 那之后,他们开车沿着内华 达山脉一路行驶,到达了塔 霍湖(Lake Tahoe)边一幢他 们借来的小屋,并最终在那 里开始同居。玛丽昂说,就 是在这里,他们将初夜献给 了对方。 那年秋天,在发现其才 华的内华达大学教授的鼓励 之下,罗伯特进入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成了一名经济 学的研究生。在这个正被史 上最大经济萧条紧紧扼住喉 咙的国家,四分之一的民众 都处于失业之中,此时此刻 ,似乎再没有比经济学更加 重要的学科了。伯克利本身 的思想基调是偏向左翼的, 而当数百万无家可归的美国 人住在由破烂铁皮、沥青纸 、煤渣块或大木箱拼凑而成 的小棚屋组成的“胡佛 村”(Hooverville)时——在纽 约,其中一个“村”聚集在华 尔街附近,另一个则在中央 公园里安营扎寨——即使不 是左翼人士,你也会去思索 :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罗伯 特入学伯克利的同年入主白 宫的总统办公室,并在就职 演说上发表了一番近乎圣经 布道般的激进主义言论,对 美国人来讲,这段总统演说 几近前无古人,很可能后无 来者:“不择手段、肆无忌 惮的无耻金融资本家们的种 种行径说明……他们已从我 们文明庙宇的高处落荒而逃 ,我们现在要以亘古不变的 真理来重塑这座神庙,而衡 量这重建的尺度,便是比起 金钱的利益,我们将在何种 程度上更加珍视社会的价值 。”一些金融家似乎有些不 安。小J.P.摩根①作为巨 额银行财富的继承人,封存 了自己的游艇,写信给一个 朋友说道:“太多人正在被 失业甚至实实在在的饥饿所 折磨,此时不炫耀如此奢侈 的娱乐项目,不但明智,也 是一种慈悲。”。 这对新婚小夫妻的资金 很紧张。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玛丽昂都因为缺钱,不得 不继续在内华达继续从事自 己新找的工作。罗伯特寄给 他“最亲爱的女孩儿”的一封 封信和夹杂其中的情诗,让 玛丽昂知道,这些文字无时 不在传递罗伯特对她的相思 之情:“我的爱人,请快些 ,我受够了独居一室,我需 要你,我只要你。”与此同 时,罗伯特却也十分谨慎地 确保他们的财务健康:“如 果可以,我非常想让你在放 假的时候过来找我,不过, 要是这么做花费太大,那还 是算了的好。” P15-17
目录
作者声明 前言:远离故土 第一部分 1.追击:逃离神庙的资本家 2.应许之地,黑色之翼 3.“异见者” 4.新天地 5.“我将摧毁马德里” 第二部分 6.“别想抓住我” 7.1860年代的步枪 8.翻山越岭 9.《纽约时报》的“内战” 10.迷恋独裁者的男人 11.与苏联的交易 第三部分 12.“如果我是你,我绝不会那么写” 13.“毫不逊色的婚礼” 14.德士古参战 15.“在我的书里,你将是个美国人” 第四部分 16.“给女朋友的信” 17.“沙漏里只剩几粒沙子了” 18.河边 19.回心转意? 20.以时间为赌注 第五部分 21.眼泪的味道 22.祈祷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索引 作者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