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生与时代的回忆(1-3卷共6册二十世纪之旅)(精)

人生与时代的回忆(1-3卷共6册二十世纪之旅)(精)

  • 字数: 172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美)威廉·夏伊勒|译者:汪小英//邱霜霜//戚凯//卢欣渝
  • 商品条码: 978752016183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48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4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第一卷《世纪初生:1904—1930》(The Start : 1904-1930),威廉·夏伊勒在世纪之交 不久后出生,成长于美国一个中西部小镇的“大街 ”,在安顿下来以前他决定逃离美国的保守中心地 区。1925年,他搭上一条运牛船前往欧洲,口袋里 只有200美元,计划在那里待两个月。最终在巴黎, 夏伊勒和上千名年轻美国人一起,向巴黎版《芝加 哥论坛报》投递简历。就在他回国的前一晚,《芝 加哥论坛报》的编辑终于给他了一份工作——这也 是夏伊勒从此在欧洲驻扎二十年的重要职业生涯的 起点。现在威廉·夏伊勒回想起这些岁月——在《 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室里与詹姆斯·瑟伯邻桌而 坐;与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塞尔达、海明威、格 特鲁德·斯泰因、多萝西·汤普森、伊莎朵拉·邓 肯以及约翰·君特谈笑风生;之后作为驻外记者, 在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辗转于伦敦、柏林、维也纳 、罗马和日内瓦进行报道。但是,《世纪初生》同 样是夏伊勒离开家乡后对美国的个人深切记述—— 统治芝加哥的“疤脸”阿尔·卡彭,“猴子案件” 和克莱伦斯·达罗,哈定就任总统期间的丑闻,以 及在世界处于危险边缘时快速成长为世界大国的优 势和劣势。 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The Nightmare Years : 1930-1940)是对1930—1940 年“噩梦年代”的生动而难忘的见证,作者掌握希 特勒、戈林、希姆莱等最高统帅部领袖的政策的第 一手资料,对纳粹恶魔的脱笼而出拥有深刻的独特 见解。通过威廉·夏伊勒的惊世之作,我们得以拥 有前所未有的机会,一睹曾经的世界不受阻拦地奔 向末世决战的震惊场面。 第三卷《旅人迟归:1945-1988》(A Native's Return : 1945-1988)是二战后作者的 亲身经历。没有谁能自外于冷战的歇斯底里,被解 雇的新闻评论员衣食无着,几近破产,他唯有写作 ,写出他战时的经历,而出版商却告诉他,那些东 西已经过时了。当他面对成吨的万卷纳粹档案,一 股雄心在胸中燃起,一部描写纳粹帝国的鸿篇巨著 在妻子的抱怨、朋友的苦劝中落笔。麦卡锡的疯狂 ,肯尼迪的陨落,水门的荒唐,苏联的封闭,在夏 伊勒的笔尖,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流淌出来。
精彩导读
逃 离 美 国 逃离美国1925年6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大学 毕业没几天,和叔叔开车上了林肯公路,离开了爱荷华 州小镇上的家。我们想去芝加哥,然后再去美国最东部 的几个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个夏天我计划去华盛顿和纽 约,接着是伦敦,终点竟是巴黎——说起来,我自己都 不大相信。 从小镇上的“大街”《大街》是美国作家辛克莱? 刘易斯的代表作,他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个 美国小镇,以辛辣的笔触对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和 讽刺。作者在这里以大街比喻他所处的典型的美国小镇 。到“左岸”!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像我一样去旅行 ,虽然只在夏天的几个月。我们厌倦了柯立芝执政时期 的空虚,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称之为“荒唐的年代”。 对在美国荒原上长大的我们来说,巴黎是远处隐约可见 的人间天堂,这座城市充满了光明与欢乐,是文明的中 心。我们想逃避禁酒令、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清教徒主 义、“柯立芝繁荣”、市侩作风、夸大其词、扶轮社— —那些主导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的废话。我们认为,是 这些把美国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充斥着冒牌货的地方 。 尽管大学老师不让我们接触现代文学,我们仍然读 到了辛克莱?刘易斯的小说《大街》和《巴比特》,还 有抨击美国内地昏聩教众的H?L?门肯的《美国信使》杂 志。它们使我们成熟长大,让我们觉醒,看清楚我们从 小经历的一切:中西部小镇的文化匮乏,被要求遵守狭 隘保守的清教徒规范的专制压迫,巴比特式的小镇暴发 户的空虚,道貌岸然的基督徒对商业利益和发财致富的 崇拜。 几个月前的一天——那真是个伟大的日子——我收 到了伟大的门肯的来信,那一定是他亲手在打字机上打 出的,他感谢我为他的“美利坚”专栏寄去一段剪报。 亲爱的夏伊勒先生: 谢谢您的剪报。我相信平托博士开展的运动必将席 卷全国。各处的基督徒一旦听说,一定会热衷于此。我 现在正尝试从南方开始。 您真诚的, H?L?门肯 我现在记不起这位平托博士到底是谁,他的运动又 是什么,但我相信这是件愚蠢的事。我在我们当地的《 公报》上看到过有人对滑铁卢的扶轮社说:“扶轮社是 神灵的显现。”这个人好像就是他。 这种胡说八道不只限于玉米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 ,在《美国信使》杂志上,在激进的周刊上,甚至在日 报上,经常会有神迹降临在生意场上和商人身上的内容 。有位帕克斯?卡德曼博士,不知疲倦地在各种商人大 会上发表题为《商业里的宗教》演讲。他的宣传册由大 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印刷,册子里他所做的导言标题是《 摩西,伟大的劝说者》。他宣称:“摩西是历史上最优 秀的推销员和地产促销员……在一场载入史册的伟大促
目录
分卷简介·第一卷《世纪初生:1904—1930》 第一卷《世纪初生:1904—1930》,威廉·夏伊勒在世纪之交不久后出生,成长于美国一个中西部小镇的“大街”,在安顿下来以前他决定逃离美国的保守中心地区。1925年,他搭上一条运牛船前往欧洲,口袋里只有200美元,计划在那里待两个月。最终在巴黎,夏伊勒和上千名年轻美国人一起,向巴黎版《芝加哥论坛报》投递简历。就在他回国的前一晚,《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终于给他了一份工作——这也是夏伊勒从此在欧洲驻扎二十年的重要职业生涯的起点。现在威廉·夏伊勒回想起这些岁月——在《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室里与詹姆斯·瑟伯邻桌而坐;与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塞尔达、海明威、格特鲁德·斯泰因、多萝西·汤普森、伊莎朵拉·邓肯以及约翰·君特谈笑风生;之后作为驻外记者,在动荡的20世纪20年代辗转于伦敦、柏林、维也纳、罗马和日内瓦进行报道。但是,《世纪初生》同样是夏伊勒离开家乡后对美国的个人深切记述——统治芝加哥的“疤脸”阿尔·卡彭,“猴子案件”和克莱伦斯·达罗,哈定就任总统期间的丑闻,以及在世界处于危险边缘时快速成长为世界大国的优势和劣势。 分卷简介·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 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是对1930—1940年“噩梦年代”的生动而难忘的见证,作者掌握希特勒、戈林、希姆莱等最高统帅部领袖的政策的第一手资料,对纳粹恶魔的脱笼而出拥有深刻的独特见解。通过威廉·夏伊勒的惊世之作,我们得以拥有前所未有的机会,一睹曾经的世界不受阻拦地奔向末世决战的震惊场面。 分卷简介·第三卷《旅人迟归:1945-1988》 第三卷《旅人迟归:1945-1988》是二战后作者的亲身经历。没有谁能自外于冷战的歇斯底里,被解雇的新闻评论员衣食无着,几近破产,他唯有写作,写出他战时的经历,而出版商却告诉他,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当他面对成吨的万卷纳粹档案,一股雄心在胸中燃起,一部描写纳粹帝国的鸿篇巨著在妻子的抱怨、朋友的苦劝中落笔。麦卡锡的疯狂,肯尼迪的陨落,水门的荒唐,苏联的封闭,在夏伊勒的笔尖,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流淌出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