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评中国4:用知识和思想驯服不确定 签章版

时评中国4:用知识和思想驯服不确定 签章版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曹林
  • 商品条码: 97873013403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知名时事评论员、《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近两年的时评文章精选集,是《时评中国》系列的第4本。 本书分为“思维方法”“时代记录”“冰点暖评”“不同观点”“媒介素养”“写作精要”六辑,将延续《时评中国》系列对于社会议题、民生热点的理性评论,同时在内容体例上,将进行升级调整,增加对评论写作的实践性指导,对近年高考作文题进行专业分析,提炼评论的写作方法,以满足广大中学语文老师和学生对于评论写作方法的关注与需求。
作者简介
曹林 ----------------------------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新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评论业界导师。中宣部、教育部“双千计划”入选者,七次获“中国新闻奖”,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著有《时评写作十六讲》《时评中国》系列、《北大熏出来的评论》等,多家报纸和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连续多年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课程。多次给中学生讲授高考作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训练,深受学生喜爱。
目录
自序 I 思维方法 001 时评这样写 寻找简单并怀疑它,寻找复杂并使之有序 003 别被“精彩”废了,忍受枯燥是一种筛选机制 007 读书是一件需要绕远路的事 012 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016 语文教育决定了影响你一生的关键素养 020 没读百本经典,不要轻易谈批判性思维 025 面向生活,避免评论的过度反思 029 读书无捷径,必须靠身体去死磕 032 习惯那种没有金句和答案的读书 035 “重视频轻文字”已造成灾难性恶果 038 文字阅读的“间离效果” 042 千万不能让“考研思维”支配你的大学 045 慎把“网络社会标准”当普遍标准 049 找到所爱所擅长,大学里要做的 20 件事 052 二 谢绝无思之问,做一个诚实的提问者 058 “另一种声音”与批判性思维 062 整体性视角与批判性思维 065 只有“根系阅读”才能支撑一个人的写作 068 思维混乱的人有个共性,他们很少写作 072 时代记录 077 时评这样写 学会锚定评论的“基准线” 079 ChatGPT 强大智能是对人的反向测试 081 不要把别人的无奈和不堪当励志 085 不被疫情驯化,不被疫情心态支配 088 “小镇做题家”是这个社会最坚定的公平信仰者 091 千万不要让他们眼里的光消失 094 “爱国”应是一个最有包容性的词 097 名人明星必须克制“通吃欲望” 100 张文宏为百姓说了公道话,就地过年不是理所当然 103 复旦大学坦荡荡的调查给张文宏卸下了重负 106 唐山打人案,我们需要怎样的愤怒 109 不怕百姓骂“草包”,就怕自证确实是“草包” 113 要有向“历史遗留问题”开刀的还账责任 116 济源张书记的耳光不是舆情,是病情和案情 119 鹤壁奇葩通报所暴露的教育盲、法律盲、传播盲 122 瑞丽的声音是民情,不是负面舆情 125 你以为义乌只是有钱啊,诚意是钱砸不出的 128 不上进只上香?谁在给年轻人泼污水 131 三 乐见这一次人性逻辑战胜了流量逻辑 134 荆州新书记啊,耳光响起来,还要落下来 137 衣不遮体的分明是西安地铁! 140 真对李云迪有耻感的话不是拿他“游街” 143 不要诱引人性对私生活的审判激情 146 “省钱省出人命”的归因,傲慢无知又冷血 149 爱情是私事,家暴是公事,这是文明对马金瑜应有的善意 152 全红婵爸爸的“三观”战胜了算法逻辑 155 有几个人没像罗翔那样逃避过弱者的凝视 158 攻击受害者妞妞父亲,他们缺乏基本人性 161 对奥运健儿的“网暴”很凶猛,公众强悍地把她们护在身后 164 苏炳添“玩梗”上热搜,年轻人偶像审美的重构 168 让苦命流调后的生活被看见,这就是新闻理想 171 扎堆催生下,关心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体现良心 174 冰点暖评 177 时评这样写 从“全面看问题”的思维巫术中跳出来 179 文明就是穿两只鞋的能想着穿一只鞋的人 183 从一份遗书和告别视频中读到的死亡观 187 谁不希望遇见一个能停下课一起看晚霞的老师 190 这就是老师比一般职业受到更多尊敬的原因 193 拼什么也比不上拼读书 196 就地过年的不甘心,用另一种年味来补偿 199 熟悉的陌生人,这温暖群像深深打动了我 201 谢谢这份像游子一样被亲人惦记的温柔 204 这位河南母亲让我们看到了远程救援的希望 207 不要用我们的成见把医生困在手术室 210 不要吝啬奖牌榜和热度,给残奥会应有的尊重 213 买书时的犹豫,不是每个人都愿去理解 216 刘德华上热搜,十三年的时差尤其动人 219 像张桂梅那样关心最弱小者的最大利益 222 “丑东西”丑成什么样,才会被夸可爱 225 不是每个小店都能有幸遇到热心的记者 228 可能不是年味变淡,而是年在减负 232 有一种静悄悄的善良让我们很陌生 236 教授和学生在哪里,清华就在哪里 239 许倬云和刘慈欣,都在担心这件事 243 终于有机会跟孩子聊《大闹天宫》 247 “文盲”绝不是一个用来骂人的词 250 四 不同观点 255 时评这样写 评论写作需要会“讲故事” 257 抱歉,我无法同情记零分的考研透题者 261 别人的二舅治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 264 “人血馒头”是一种莫须有的话语虚构 268 终于膨胀到“教人怎么做空难家属”的地步 271 林生斌需要走出来,舆论也要走出来 274 不要好斗到连个论文致谢都要开撕 277 从“北大附中 vlog”想到高考状元熊轩昂 280 中年何苦为难中年,“35 岁门槛”与年龄碾压 283 四 面对矿难慎说“奇迹”是应有的报道文明 286 动辄“对不起,占用了公共资源”是一种什么病 289 别迷信学霸秘籍,学霸教训是更宝贵的财富 292 为什么越禁止说高考状元越刺激传播 295 新闻专业本科毕业不能失去就业欲望 298 我反对这样的“躺平” 301 面对郭刚堂,不苛求不加戏是一种美德 304 安全区域的闲人愤怒,少点貌似忠厚的恶毒 307 一篇文章打掉企业多少股价绝不值得夸耀 310 保研完全没你想的那么重要 313 鲁迅的孙子都不会写作文,然后呢? 316 别拿“媛”字造新闻,别人为地制造“媛罪” 319 大学有一流二流之分,为何第一学历却不正当 322 为什么孩子那么反感大人谈谷爱凌 325 别贪图免费,除非你的时间不值钱 328 正视“努力不一定有回报”这个真丧命题 331 “我心善,眼里见不得穷人”砸了轿夫的饭碗 334 五 媒介素养 337 时评这样写 在缺席和盲区中找到新角度 339 为什么公平正义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 343 跟着张文宏学写作技巧和媒介素养 348 我们是信息巨人,却可能变成知识侏儒 353 意识到大多是“小作文大赛”,你就会冷静很多 356 别怪他们嘲笑博士了,认识到自己无知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 359 五 当你做错了,没人会忘记,那当你做对了呢? 362 健身卡冷静期不需 7 天,也许 1 小时就行 365 该严惩,但别在标题中强化“女干部”标签 368 能好好用文字表达的就别生产视频垃圾 371 泛滥的悬念标题党,你们是阻碍透明传播的公害 374 卖卸妆湿巾的“全棉时代”,先卸去脸上扭曲的公关妆 378 世界充满了文案味儿 381 吴亦凡这事锤到这程度,没人进监狱是法律之耻 384 应反思预警应急问题,但不要苛责河南媒体 387 珍惜那些不把你当流量韭菜收割的人 390 看来已有充分的“网红”准备 394 爱了哭了酸了慕了:滤镜人格与幼齿化语言 397 毕业时没 30 万字打底,很难有找工作的底气 400 新闻业是一个知识很容易老化的行业 403 简历首先筛选掉那些没有代表作的人 407 记者节不焦虑,让新事物回过头来追着你跑 410 六 写作精要 415 时评这样写 跨越从“想”到“写”的障碍 417 解析 2021 年高考作文:“不躺平”的一万种写法 420 跳出套路迷思,用批判性思维驱动作文写作 426 “对思”与“否思”:思维“热启动”让写作有话可说 434 解析 2022 年高考作文:修辞想象力——论点角度 “开挂”的思维支点 444 张力、景深、意象:深度评论的三种结构 454 六 评论写作是一种通识通用能力 465 以评论写作跳出校园内卷,向外自由舒展 468 文学没死,但余华把作文课给讲“死”了 471 你的写作别被新媒体技巧培训给毁了 476 善用“思维转折字”驾驭评论写作 479 评论写作不要泛道德化 482 评论员需要“评论区想象力” 485 评论写作需要一面镜子 488 用“逻辑纵深字”驱动写作深度 492 答苏州中学高三学生 495 后记 不要用你的“圆润成熟”拖年轻人后腿 50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