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听历史讲中医

听历史讲中医

  • 字数: 224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编者:熊益亮//林楠|责编:张立红
  • 商品条码: 97873025830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华夏文明在长期发展过 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若不是有实实在在的疗效 ,中医很难流传几干年并依 然为人们所用。特别是疫情 防控期间,中医药在疫情防 控、临床救治等方面做出了 巨大贡献。 2022年,国家发布《“十 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预示着我国将进入中医药事 业快速发展、高速发展的黄 金时期。 对于中医,我们要知其 来,才能更好地知其往。 本书立足于中华传统史 学,对史著中的医药文献进 行整理,从医事制度、医学 教育、著名医家、中医文献 四个方面展现古代中医药的 面貌及中医学的历史传承与 发展。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 到中国古代医事制度形成、 发展、演变的大致轮廓。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 到古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 线索。 从本书中,我们也可以 看到大量的医学人物。 从本书中,我们还可以 看到大量的医学文献目录和 介绍医学著作的内容。 本书不但可以为我国传 统医学的继承与发扬提供借 鉴价值,也可以为现代医学 的科研设计、选题、研究方 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以史为鉴,正视现实, 展望未来。
作者简介
\"熊益亮,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医药文献、文化教学和科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国家出版业“十四五”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各1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2项出版著作《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校中医古籍2部,即《瘟疫论类编》《温疫论补注》参编、参校著作10余部,如《黄帝内经素问纂义》《太医院医事春秋》《道藏医方研究》等。 林楠,女,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曾任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学术顾问。主要从事中医药文献、文化教学和科研。先后主持多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厅级科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分别担任《医古文》《古代汉语》《中医古汉语基础》《中医文献学》等多部教材的主编、副主编、编委,《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温病卷》主编,《闽台文化大辞典·医药卫生体育卷》主编。同时担任《中医文献杂志》常委、《中医药文化》编委。\"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重要史著概览 第三节 史学与中医学的渊源 第二章 医事春秋:古代中医制度 第一节 夏商周医事制度 第二节 秦汉医事制度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医事制度 第四节 隋唐医事制度 第五节 宋辽金元医事制度 第六节 明清医事制度 第三章 薪火相传:古代中医教育 第一节 隋以前医学教育 第二节 隋唐医学教育 第三节 宋元医学教育 第四节 明清医学教育 第四章 大医精诚:杏林名医辈出 第一节 扁鹊、仓公 第二节 华佗、郭玉 第三节 皇甫谧、葛洪 第四节 陶弘景、孙思邈 第五节 庞安时、钱乙 第六节 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 第七节 李杲、朱震亨 第八节 滑寿、戴思恭、李时珍 第九节 叶桂、徐大椿、傅山 第五章 吉光片羽:中医珍贵文献 第一节 二十六史中记载的中医文献 第二节 通志类史著中记载的中医文献 第三节 通考类史著中记载的中医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