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彻悟生死

彻悟生死

  • 字数: 90
  • 出版社: 上海三联
  • 作者: 解思忠
  • 商品条码: 97875426564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解思忠人到中年开始致力于人的素质与人生 哲学研究,步入老年后又将研究方向聚焦到生死问题 。《彻悟生死》面对年过七十老人这一特定群体,从 哲学层面解读了死亡,并介绍了安宁死、安乐死与自 安死等方面的常识与信息,旨在探求积极有为的生死 观,全面提高生命质量,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作者简介
解思忠,1946年出生于山西运城,1964年考入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工程专业;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技术10年,高级工程师;1980—1990年在建设部工作,历任高等教育处副处长、法规处处长;1990年进入中南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正处级)、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副司长、司长;1998年任国务院稽察特派员,2000年转任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均为副部级);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2013年退休。 业余早期从事文学创作,出版4部长篇文学作品,并有中短篇文学作品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后从事人的素质与人生哲学研究,出版专著12部,曾兼任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人生篆书”,即将传统人生格言与人生感悟用小篆写成书法作品(别署大隐);其作品曾获启功“得其髓”与季羡林“学者书法之典范”评价,以及“日本国际书道金奖”、“当代中国作家书法优秀奖”等奖项;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鉴于有关著作为提高国民素质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所创建的关于素质内涵与分类的理论填补了该领域空白,200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年鉴编纂委员会授予“中国改革30年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其事迹亦相应收入《中国改革30年人物录》一书。 2004年出版的《前沿的中国人——中国高层新智囊》一书(章晓明著),将其收入20名“影响中国轨迹的精英人士”;并以“解思忠:中南海里的学者官员”为题,介绍了他集官员、学者、作家、高工等于一身的独特经历。
目录
前言 一、“记住你即将死去”——古希腊特拉普修道院的问候语 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千年长叹 三、“生死根本”与“齐生死”——佛道两家的生死观 四、“只知道‘生’不管‘死’”——梁遇春笔下国民的“人死观” 五、”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六、“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最好的解脱”——毛主席语录 七、“寿则多辱”——《庄子》引尧帝所言 八、“我是赖活着不如快死啊”——一位久病卧床老人的心声 九、“好生易得,好死难求”——谚语 十、安宁死 (一)何谓“安宁死” (二)台湾地区的“安宁缓和医疗” (三)大陆开始流行“生前预嘱” 附录一 生前预嘱——我的五个愿望(文本) 附录二 七十预嘱 (四)“不赌为赢” 十一、安乐死 (一)何谓“安乐死” (二)安乐死在国外 (三)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两次安乐死“悲剧” (四)一场长达数年的讨论 (五)“可以做,但不可以说”——一位学者的坦言 (六)一位助人解脱的白衣天使 十二、自安死 (一)何谓“自安死” (二)自安死的哲学解读 (三)自安死的现状 (四)一位自我解脱的白衣天使 十三、关于“人工冬眠”的最新报道 十四、“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十五、“生不负人,死不烦人”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