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 字数: 46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毛巧晖|责编:张林|总主编:朝戈金
  • 商品条码: 97875227212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49—1966年是民间文 学在学界影响较大、受到国 家重视的时期,也是中国民 间文艺学学术话语建设的开 创期,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立 足于丰富的学术史资料,一 改从前对这一时期民间文学 研究只落足于“社会价值”的 平面化阐释,更注重其在一 定历史语境中所凸显的学术 价值。作者创造性引入“国 家话语”视角对民间文学理 论建设、民间文学批评体系 的构建、民间文学研究、少 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民 间文学理论建设与社会主义 新文艺等进行阐述,论述深 入、视野开阔,对推进当下 民间文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建 设有一定助益。
作者简介
毛巧晖,197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民协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学术史、民俗学等。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记忆、表演与传统:当代文化语境下安泽文化寻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等。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 重要概念的界定与阐释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1949-1966年民间文学概述 第一节 政治文化规约与民间文学 第二节 民间文学批评体系的构拟与消解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第二章 新中国形象塑造与民间文学学科重构 第一节 “民族形式”论争与新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源起 第二节 1949-1966年民间文学的理论自觉 第三章 机构与刊物:民间文学重构的导引与规范 第一节 民研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文艺重构的组织与导引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的重构 第四章 民间文学重构的多文类呈现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童话的多向度重构 第二节 跨界域:1958年新民歌运动的“大众化”之路 第三节 创编与重塑:20世纪60年代刘三姐(妹)传说之考察 第四节 民族国家与文化遗产的共构-1949-1966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第五章 政治与文艺之间:学人考察与学术反思 第一节 周扬的民间文学思想 第二节 延安民间文艺思想的延续一一何其芳的民间文学研究 第三节 钟敬文的民间文艺“新”论 第四节 学术组织和学术创新一贾芝与民间文学 结语 附录 附录1 1949年至1966年民间文学学术年表 附录2 《民间文学》(1955-1966)目录索弓引 附录3 钟敬文1949年至1966年的主要论著 附录4 1958年新民歌运动歌谣集存目 附录5 学人访谈与访谈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多重学缘与视野开拓——民俗学学习历程的思考(代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