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俗学概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特色教材)

民俗学概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特色教材)

  • 字数: 53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邢莉
  • 商品条码: 97873031940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1
  • 出版年份: 2016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俗是维系民众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运转的枢纽,它是民众生活中的文化。民俗文化是 操作的经验世界。也是一个心理世界和意义世界。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的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活智慧 的学问。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坚固基石的民俗学具有 浓郁的生活属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交叉学 科的性质和多重的学科价值。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回应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提倡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民俗学科发 挥了自身优势,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邢莉著的《民俗学概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特色 教材)》是一部为大学生撰写的民俗学教材,吸纳了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多元化的理论,融汇了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的理论.摄入了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吸取了 近30年来民俗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凝聚了多位民俗 学者的劳动。书中配以大量插图,图文印证,理论性 与直观性兼备,能带领学生进入民俗学研究领域。
作者简介
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博士点创建人,民俗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创建人。主要著作《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并获第七届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文联第十二届山花奖。此外著有《观音:神圣与世俗》《天神之谜》《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的调查研究》《中国女性民俗文化》等,合作撰写《泾川西王母文化调查研究》,出版个人论文集《蒙古族游牧文化与女性民俗文化探微》。曾发表论文多篇,承担过国内外多项有关民俗学、文化保护的研究和调查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民俗文化的地位 一、民俗文化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文化 二、民俗文化是我国的根脉文化 三、民俗文化传递着我国的文化基因 第二节 多元一体的中国民俗文化 一、“五方之民”与多元的民俗文化 二、民俗文化的传播交融与多元一体 三、“多民族一国民俗学”的意义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多种价值 一、民俗是民间知识的储藏库 二、民俗文化的生态价值、哲学价值、审美价值 三、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链接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俗学的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二、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亲缘关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了民俗学科的发展 第一章 民俗与民俗学 第一节 民俗与民俗学的界定 一、民俗与风俗辨析 二、中外学术界对于“民俗”的探讨 三、生活文化视域中的“民” 第二节 民俗学的生活属性 一、民俗学研究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 二、民俗是民众意愿、知识和心意的表述 三、日常生活世界视阈中的民俗研究 第三节 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民俗文化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二、民俗文化的活态性与模式化 三、民俗文化的群体性与个体表演 四、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特征 五、民俗文化的传承性与传播特征 第二章 民众的物质生活世界 第一节 中国多元的生态环境与多元的生计方式 一、多元的生态环境与生计方式的关系 二、民众多元的生计方式 第二节 农耕民族的物质生活民俗 一、中国农业的多种类型 二、多个农业民族的衣食住行习俗 第三节 草原游牧民族的物质生活民俗 一、逐水革而居的生活方式 二、牧人的生产知识与生产技能 三、牧人的衣食住行习俗 第四节 采掘、狩猎、鱼捞、养殖的生活民俗 一、采集的生活习俗 二、狩猎的生活习俗 三、捕鱼与养殖的生活民俗 …… 第三章 民众的社会生活世界 第四章 民众的艺术生活世界 第五章 民众的精神生活世界 第六章 民间叙事 第七章 民俗传承论 第八章 民俗文化的传播、变迁与融合 第九章 田野民俗志与田野作业 第十章 各国民俗学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