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雄浑与沉郁/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雄浑与沉郁/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 字数: 240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 作者: 曹顺庆//王南|总主编:蔡锺翔//邓光东
  • 商品条码: 97875500209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3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雄浑”与“沉郁”是中国古代艺术及文学理论 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曹顺庆、王南著的《雄浑与沉郁/ 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上编阐释“雄浑”范畴,先论 述从先秦的“大”逐步发展为“风力”“雄浑”“阳 刚之美”的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 剖析相关各术语中的文化、美学因素与“雄浑”的构 成关系,呈现为统一的“雄浑”概念,并在与西方“ 崇高”(sublime)范畴的比较研究之中,凸现中国 古代美学这一范畴的真实内涵。下编阐释“沉郁”范 畴,先从语义、哲学理念溯源和儒学人格观因素等方 面说明“沉郁”的生成,清理这类观念进入文学理论 的脉络,使“沉郁”的概念内涵明确化,并通过杜诗 艺术、《白雨斋词话》、《昭昧詹言》之论等典范文 本的研究以及“沉郁”与“顿挫”的审美组合、“沉 郁”与“飘逸”等相关范畴的对比,使“沉郁”范畴 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得以尽可能充分地展现。
作者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跨世纪优秀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期刊)主编,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West主编。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 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奖及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一等奖。
目录
绪论 上编 雄浑 第一章 “雄浑”观念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孔子、孟子的“雄浑”观念 第二节 老子、庄子的“雄浑”观念 第三节 从楚辞、汉赋、建安诗歌到《文心雕龙》的“雄浑”观念 第四节 唐代诗风与司空图的“雄浑”观念 第五节 明、清新思潮与“雄浑”观念 第二章 “雄浑”范畴的构成因素 第一节 巨大雄伟超越时空 第二节 刚健遒劲气势磅礴 第三节 庄严肃穆浩然正气 第四节 光英朗练奇谲怪诞 第三章 西方“崇高”范畴与中国“雄浑”范畴的对比 第一节 痛感与美感 第二节 优美与壮美 第三节 主体与客体 第四节 热爱痛苦与逃避悲剧 下编 沉郁 第一章 “沉郁之思” 第一节 从深思到文思——“沉郁”的语源 第二节 “沉郁之气”——“沉郁”论的理念基础 第三节 “文典以怨”——文学中的“沉郁” 第二章 文士情怀 第一节 “许身稷契”——“沉郁”的人格观因素 第二节 “根柢风骚”——“沉郁”与诗学传统 第三节 沉郁为用——杜诗艺术的典范意义 第三章 “沉郁”文学观的系统表述——《白雨斋词话》 第一节 “温厚以为体” 第二节 “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第三节 陈廷焯之论的文学理论价值 第四章 “沉郁”与“顿挫” 第一节 “顿挫”之声 第二节 《昭昧詹言》之论 第三节 “沉郁”与“顿挫”的审美组合 第四节 “沉郁”与“飘逸”及其他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