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代文艺思想史(上中下)(精)/中国文艺思想通史

明代文艺思想史(上中下)(精)/中国文艺思想通史

  • 字数: 162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编者:方锡球|总主编:李春青
  • 商品条码: 97873032672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9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明代是中国古代文艺思 想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古 代文艺思想的总结初期和近 代性滥觞阶段。明代文艺思 想不仅阶段性鲜明,而且因 为哲学思想的深刻变化,政 治经济发展与此前的异质性 ,使这一时代的审美观念和 审美文化积累了新的、丰富 的学术智慧。本书以明代文 艺思想的发展为中心,在古 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重新 梳理论述明代思想发展的历 程。全书分为诗学思想史、 散文思想史、小说思想史、 戏曲思想史、园林艺术思想 史、书画艺术思想史六部分 ,每一部都关照明代文艺思 想发展的大背景,又以各自 独特的视角,系统全面的论 述各自的发展历程。本书吸 收以往的学术成果,又开创 自己独特的论述视角,体现 出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格,具 有多样性、互动性、融会性 、开放性四个显著的特点。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明代诗学思想史 概述 第一节 明代唐诗品评的兴起与古代诗学思想在明代的拓展和深化 第二节 明代诗学的当代意义 第一章 明代诗学思想特征概述 第一节 明代诗学思想的话语系统 第二节 复古论诗学和师心论诗学的理论内涵和价值特征 第三节 明代诗学在理论重建和发展中表现的基本品质 第二章 从推崇唐诗到关注唐诗文本流变 第一节 尊唐风气与“四唐七变” 第二节 理学思潮和台阁诗学对格调论诗学的启发73国我 第三章 明代初期诗歌理论与诗学转折 第一节 诗体论的积累与李东阳的诗学观 第二节 明代初期的诗学转折 第三节 前七子诗学的主要贡献 第四节 明代诗学的第一次转折:对“才情”与“格调”关系的协调 第五节 以盛唐为中心的诗学观 第六节 杜诗“变体”与“审音观政” 第七节 “气”论和“四唐”观念的结合:理学诗学的发展 第八节 杨慎、沈恺对唐诗和六朝诗歌关系的发现 第四章 后七子群体的百年风骚:明代诗学观念的深化 第一节 李攀龙的“正体”观 第二节 谢榛对格调论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节 王世贞的“风气”论与“体制”论 第四节 后七子诗学的主要贡献 第五节 唐诗范式之争 第五章 “师心”论诗学:对历代诗歌探讨的新视角 第一节 万历初“主情”论诗学 第二节 公安派的“性灵”论 第三节 性灵思潮影响下的其他诗学思想 第四节 竞陵派的诗学观 第六章 复古论对新思潮的回应:明代诗学观念的第二次转折 第一节 屠隆“才情”与“格调”兼顾的诗学观念 第二节 胡应麟对明代诗学的初步总结 第七章 从“辨体”到“辩体”:许学夷对明代诗学的超越 第一节 “溯源流”与“辨体制”:对诗歌转折的经典分析 第二节 “体格声调”与“气象风格”:论唐诗审美特征变化 第三节 “人神”与“人圣”:论盛唐艺术理想 第四节 “才力”“造诣”“兴趣”:唐诗渐进性演变的主要范畴 第五节 从“兴趣”到“意兴”:盛唐诗歌纵深发展的美学特征 第六节 “格调”论与“风神”论融合 第八章 经世思潮与明代诗学理论的总结 第一节 经世思潮与古代诗学复兴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对诗歌“正变”与国运盛衰的探讨 …… 第二编 明代散文思想史 第三编 明代小说思想史 第四编 明代戏曲思想史 第五编 明代园林思想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