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王尔德童话研究)

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王尔德童话研究)

  • 字数: 28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娜|
  • 商品条码: 97875227318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首部王尔德 童话研究方面的专著,概括 了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 时期的童话特征,系统研究 了王尔德童话的创作动因、 主题、文学形象和叙事艺术 。作者认为王尔德是西方童 话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过程中 的代表性童话作家,其作品 体现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 的分野,在西方童话史上具 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
王娜,女,武汉人,生于1982年2月,文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19世纪英国文学、当代美国文学。主持并完成省级、市级、校级科研项目五项。参与撰写专著《美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202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参译长篇小说《劫梦惊魂》(2008年)及中篇小说《致总统先生的一封信》(2005年)由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散见于《外国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学术》、《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王尔德童话创作动因 第一节 王尔德的儿童教育观 一 秉持洛克的主知主义儿童教育观 二 提倡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 将文学和艺术作为儿童教育重要手段 第二节 王尔德的童话观 一 对童话的界定 二 儿童与成人双重本位的创作立场 三 多重功能并举 第三节 19世纪欧洲童话和爱尔兰民间文学对王尔德的影响 一 19世纪欧洲童话影响 二 爱尔兰民间文学影响 小结 第二章 王尔德童话主题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向 第一节 对传统爱的追寻与怀疑 一 情爱内涵的复杂性 二 友谊的异化:功利、障碍、疏离与隔阂 三 对天伦之爱的继承、质疑与反叛 四 对圣爱的肯定与怀疑 第二节 对传统美的挑战与颠覆 一 内容美与形式美之辩 二 自然美与艺术美之争 第三节 对传统死亡观的审视和探讨 一 死亡原因及价值审视 二 对死亡与复活的宗教哲学思考 三 死的审美与审丑 第四节 对传统成长主题的反思与再书写 一 成长主题及其反成长因子 二 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 第五节 对传统乌托邦主题的书写与拓展 一 政治鸟托邦的建构与解构 二 精神鸟托邦的追忆与消逝 三 艺术乌托邦的构想与幻灭 小结 第三章 王尔德童话形象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 第一节 对常人体形象的改造 一 英雄形象的希腊化和神圣化 二 非英雄形象去类型化和身份细化 三 女性形象的多样化 第二节 对超人体形象的继承与发展 一 女巫形象的去邪恶化和常人化 二 小矮人形象的现代性内涵 三 巨人形象的复杂性、变化性、丰富性及文化内涵 四 魔鬼撒旦形象被赋予唯美主义者特质 五 美人鱼的形体美和对海底世界的迷恋 第三节 拟人体形象兼有物性与人性 一 动植物的主体性和现实性 二 人工制品的人格化和形象化 三 抽象概念及疾病灾难的人格化和形象化 小结 第四章 王尔德童话叙事从传统向现代的革新 第一节 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的现代转向 一 非聚焦与内聚焦的切换 二 外聚焦的使用 三 虚幻时空与现实时空交融 第二节 叙事结构的多样性 一 单线索和多线索叙事 二 多层和跨层叙事 三 显性和隐性叙事 第三节 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 一 圣经故事叙事模式的突破 二 民间故事叙事模式的突破 三 欧洲童话传统叙事模式的突破 第四节 复调叙事和反讽艺术 一 复调叙事 二 反讽艺术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