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庄子人性论/陈鼓应著作集

庄子人性论/陈鼓应著作集

  • 字数: 12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陈鼓应|责编:朱立峰
  • 商品条码: 97871011513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2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开放的心 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 )内篇的心学》、《心通道 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 的外移——(庄子)外杂篇 的心学》、《庄子论人性的 真与美》、《庄子论情:无 情、任情与安情》、《(庄 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 》等论文,以及《(庄子)“ 心”、“性”、“情”三字出处 索引》一个附录,深入解析 了庄子人性论中的情性观, 描述了哲学史上自然人性论 的主线脉络,揭示了庄子在 道情、天情的统摄下,关照 现实人生的“任其性命之情” 与“安其性命之情”的理论走 向。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一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目录
序 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庄子》内篇的心学 前言:《孟》、《庄》心学的特点——道德心与审美心 一、《逍遥游》:“游心于无穷” 二、《齐物论》:“以明”与“道通” 三、《养生主》:由技人道的艺术活动 四、《德充符》:主体的审美心境 五、“心斋”与“坐忘”——“唯道集虚”与“心通道境” 结语 心通道境:心灵的内修与审美空间的外移——《庄子》外杂篇的心学 一、外杂篇与内篇人性论中有关心学的异同 二、“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儒道的对话与对立 三、“心养”与“守一”——心灵的内修…、 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审美空间的外移 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 前言 一、以道德论为根基的性命说 二、由“道之真”及“法天贵真”论人性之真 三、“性修反德”的修持工夫与境界 四、天地之美与好美的本性 小结 庄子论情:无情、任情与安情 一、“性情不离”观在人性论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庄子》内篇中“情”的多层次意涵——道情、 天情与人情 三、无情说——道似无情却有情 四、任情与安情说 《庄子》抒情传统在后代的回响 一、《庄子》开启后代论“情”的序幕 二、魏晋之际显题化的重“情”思潮 三、北宋新学、蜀学的“性情一体”观 结语 附录 《庄子》“心”、“性”、“情”三字出处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