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字数: 226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 作者: 许可
  • 商品条码: 978730029606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包括智慧与信仰:天人合一、遵礼与循法:为政以德、人格与修为:修齐治平、汉字与文学:文以化人、艺术与审美:意气风发、农耕与水利:民之生计、科学与技术:工求精密、商业与交流:德润四方、民俗与风情:约之以礼等9章30节内容。
作者简介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 先后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10余项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出版3部专著。主持编写出版《儒学经典新解——论语》等“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材”9部以及《专业文化与职业规范》系列教材11部。其科研成果多次国家、省、市“社会科研成果”奖等。荣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精彩导读
传统文化是我国走向强国的丰富资源,传统文化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考验,千锤百炼,无不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上下求索”的成果。从思想到生活,从制度到习俗,从生产到艺术,这些文化成果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新时代,新思想,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和担当。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虽然是一所职业院校,但是坐落于“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
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济宁,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资源优势,怀着对故
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
国”的情怀,在 2014 年起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
脑”的“四进”工程,并编写了《儒学经典新解——论语》《国学经典新解——弟子规·
三字经·千字文》《诗词经典新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文素养》等优秀传统文化高职系列教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发展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报育人实践基地、中华吟诵传承教育研究院、海外孔子六艺学堂、孔子学堂、传统文化教研室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为行,着力培养“工程师精英、商界英才、君子淑女、共和国栋梁”。
目录
第一章 智慧与信仰:天人合一………………………………………………… 1
第一节  人道与天道 ……………………………………………………… 2
第二节 《周易》——运动变化的天人同构 …………………………… 8
第三节 天人思想下的民族性格与智慧 ………………………………… 11
第二章 遵礼与循法:为政以德………………………………………………… 19
第一节 德治思想:道之以德 …………………………………………… 20
第二节 齐之以礼:社会的规范 ………………………………………… 23
第三节 成于乐:“德”的最高境界 …………………………………… 25
第四节 家国同构:宗法家族制度 ……………………………………… 28
第三章 人格与修为:修齐治平………………………………………………… 3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理想人格:入世、游世、出世 ……………………… 38
第二节 君子之道:怀德、知耻、有礼、不器 ………………………… 43
第三节 君子修身:自省、克己、慎独、宽人 ………………………… 48
第四章 汉语与文学:文以化人………………………………………………… 53
第一节 魅力无穷的汉字 ………………………………………………… 54
第二节 汉语:独特的语言魅力 ………………………………………… 61
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文学 ………………………………………………… 64
第五章 艺术与审美:意气风发………………………………………………… 75
第一节 书法与绘画:笔墨丹青 ………………………………………… 76
第二节 音乐与戏曲:清逸典雅 ………………………………………… 84
第三节 建筑与园林:巧夺天工 ………………………………………… 90
第四节 器物与雕塑:匠心独具 ………………………………………… 94
第六章 农耕与水利:民之生计……………………………………………… 101
第一节 文明的开启:农耕文明 ……………………………………… 102
第二节 治水文化与水利工程 ………………………………………… 109
第三节 粮食生产与饮食文化 ………………………………………… 116
第七章 科学与技术:工求精密……………………………………………… 125
第一节 四大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 126
第二节 天文与历法:古代的时空观 ………………………………… 131
第三节 医学与养生:寻求整体平衡 ………………………………… 136
第四节 手工技艺:劳动人民的智慧 ………………………………… 139
第八章 商业与交流:德润四方……………………………………………… 147
第一节 端木遗风:中国古代商业精神 ……………………………… 148
第二节 丝绸之路:商旅不绝,东西融合 …………………………… 154
第三节 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 ………………………………… 157
第九章 民俗与风情:约之以礼……………………………………………… 163
第一节 姓氏称谓:寻根溯源 ………………………………………… 164
第二节 民间风俗:岁月烙印 ………………………………………… 168
第三节 服饰习俗:五彩生活 ………………………………………… 173
参考文献 …………………………………………………………………………… 17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