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 字数: 52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编者:马大正|责编:吴丽平
  • 商品条码: 97875203830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0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底定边疆”,形成了东到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西抵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北达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达南海诸岛的辽阔疆域,奠定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多元化格局。19世纪中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危机重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所要面对并解答的问题。本书以清代历史前后期为序,分述不同陆疆区域和海疆的演进历程,释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论其治边政策和治边思想,以更集中地呈现清代以降中国边疆治理历程。回顾和反思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的得失,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马大正,1938年生于上海。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漂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马大正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治理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
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的边疆(1)  第二节 中国疆域的演进历程(5)  一 形成:秦汉时期的中国疆域(5)  二 发展:隋唐至元时期的中国疆域(7)  三 奠定:清代的中国疆域(11)  四 变迁:清中叶以来至民国时期的中国疆域(13)  第三节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其边疆地区发展大势与历史特点(16)  一 发展大势(16)  二 历史特点(17)  第四节 清代边疆治理研究综述(21)  一 清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辖与开发治理研究(22)  二 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研究(53)  三 陆地边界交涉及海疆政策研究(70) 第二章 清前期的边疆治理(86)  第一节 清政府对边疆的统一(86)  一 多元化的边疆格局(86)  二 统一边疆的四种模式(91) 第二节 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100)  一 边防政策(100)  二 边疆民族政策(104)  三 边疆开发政策(113)  第三节 清前期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119)  一 理藩院、礼部、鸿胪寺等中央机构(120)  二 将军、都统、大臣等地方机构(122) 第三章 清后期的边疆治理(135)  第一节 周边危机与“保藩固圉”边防政策(135)  一 全方位的周边危机(135)  二 “郅治保邦”战略思想的提出(144)  三 “海防”与“塞防”(147)  四 筹边与筹海战略举措见成效(149)  五 “保藩固圉”边防政策的失败(159)  第二节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难激化与清末实边政策(163)  一 帝国主义合谋侵华(163)  二 清末新政与实边政策(169)  第三节 清后期边疆民族管理机构的演变(174)  一 从理藩院到理藩部(174)  二 边疆地方机构的变迁(175) 第四章 清代对东北边疆的治理(182)  第一节 清入关前的各项政策(182)  一 后金统一东北(182)  二 后金对蒙古各部的政策(187)  三 后金对朝鲜的经略(189)  四 对辽东汉人的各项政策(193)  第二节 清前期治理东北的行政体制与政策(197)  一 驻防将军体制(197)  二 对边疆各族的管理(204)  三 招民开垦与封禁东北(209)  第三节 清后期的东北军政变革(216)  一 列强入侵与领土丧失(216)  二 官制改革与改制建省(224)  三 移民实边与开禁东北(229)  第四节 清代对东北边境地区的管理(232)  一 反击沙俄入侵与中俄《尼布楚条约》(232)  二 穆克登查边与中朝长白山定界(234)  三 间岛问题与《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241) 第五章 清代对北部边疆的治理(244)  第一节 清代的北部边疆(244)  一 清朝立国与统一北疆(244)  二 北疆地方军政建置(247)  三 清代北疆边界的形成(252)  四 北疆军政管理机构(255)  第二节 清代对北疆的治理(260)  一 分而治之的隔离政策(260)  二 因俗而治的恩威政策(263)  三 严加管控的法律制度(271)  第三节 晚清北疆治理之变革(272)  一 调整北疆军政建制(272)  二 废弛封禁与移民实边(274)  三 调整地方建置(277)  第四节 清代北部边境之治理(280)  一 清廷的治边思想(280)  二 北部边境之管理(281)  三 屯垦戍边补给军饷(288)  四 筹练新军加强边防(290)  第五节 清代北疆治理的反思(291)  一 恩威兼施治北疆(291)  二 窘迫的“屏障”(292)  三 结语(296) 第六章 清代对新疆的治理(298)  第一节 清前期的治新政策(299)  一 清朝统一新疆(299)  二 清前期新疆的政治军事政策(303)  三 清前期对新疆的经济开发(307)  四 清前期新疆的文化教育政策(311)  第二节 清前期的治新机构及职官设置(315)  一 伊犁将军(316)  二 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319)  三 乌鲁木齐都统(321)  四 清前期的军府职官与民政官员设置(324)  第三节 建省后清政府的治新政策及行政建置(327)  一 建省后新疆的政治军事政策(328)  二 建省后新疆的行政管理及职官设置(331)  三 建省后新疆的经济开发(335)  四 建省后新疆的文化教育政策(341)  五 清末新疆新政(344)  第四节 清代新疆边防及边境管理(349)  一 清朝西北边界的确定及巡边制度(350)  二 鸦片战争后沙俄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及中俄伊犁交涉(354)  三 帕米尔问题与建省后的新疆边防(359) 第七章 清代对西藏的治理(364)  第一节 清治藏行政体制创设与政策实践(364)  一 清统一西藏及其经略制度探索(365)  二 清前期治藏行政体制创立与政策实施(371)  三 清后期治藏政策调整及新政实施(381)  第二节 清政府治藏的宗教制度制定和运行(390)  一 达赖与班禅敕封制度(390)  二 金瓶掣签制度(391)  三 大活佛转世管理制度(392)  第三节 清政府抵御外敌入侵和维护西藏边境安全(393)  一 反击廓尔喀侵略(393)  二 抵御道格拉人的入侵(397)  三 抵御西方对西藏的渗透(399)  四 抗击英国侵略西藏(406)  第四节 清代对西藏的经济文化政策(415)  一 清前期对西藏经济治理(416)  二 清后期加强西藏与内地经济交流(419)  三 深化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421) 第八章 清代对西南边疆的治理(428)  第一节 清前期西南边疆的经略(428)  一 平定“三藩”与稳固西南(428)  二 行政建置与改土归流(430)  三 西南边疆开发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434)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西南边疆经营(440)  一 川边“改土归流”与军政机构调整(440)  二 西南边疆新政与近代化的开端(446)  第三节 西南边疆边境管理与边事政策(455)  一 中越关系演变与西南边疆边境管理、边事政策(456)  二 中国与南掌、缅甸的关系与西南边疆边境管理、边事政策(464) 第九章 清代对海疆的治理(475)  第一节 清前中期海疆治理旨向的转型与重构(475)  一 清朝初年海疆的统一(476)  二 清前中期海疆治理旨向的内向性演变(480)  三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后清前期海疆经营旨向的转型(486)  第二节 清前中期的海疆建设(491)  一 清前中期海疆政治建设的深化(491)  二 清前中期对台湾的经营(495)  三 清前中期海防体系的构建(499)  第三节 晚清海疆形势的变化与清朝“筹海”的努力(506)  一 全面海疆危机的出现(507)  二 清朝经营海军的举措(513)  三 晚清时期海外贸易管理体系的演变(516)  第四节 晚清政府的海疆主权行为及影响(521)  一 清朝对东沙岛主权的维护(521)  二 清朝维护南海权益的举措(530)  三 清朝维护“水界”权益的举措(533) 第十章 清代边疆政策研究的深化(540)  第一节 清代边疆政策的内涵与特点(540)  一 研究边疆政策的重要性(541)  二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涵(543)  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546)  四 清代边疆政策的特点(549)  第二节 “新清史”对当代中国边疆历史认知的影响(551)  一 “新清史”核心观点及其挑战(551)  二 坚守国人历史文化认知的底线(558)  第三节 清代边疆治理研究的当代价值(562)  一 学人的共识(562)  二 当代的启示(566)  三 研究需深化(569) 参考文献(572) 后记(5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