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刑法分则解释与判例研究丛书

贪污贿赂渎职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刑法分则解释与判例研究丛书

  • 字数: 31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
  • 作者: 陈洪兵
  • 商品条码: 97875620597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陈洪兵(1970— ),男,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师从张明楷教授),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客员准教授(师从前田雅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从事刑法解释学研究。自2002年以来,已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其中在CSSCI刊物上发表八十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十二篇独著《共犯论思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中立行为的帮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危险犯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人身犯罪解释论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及《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主持 、中国法学会等部级课题四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一、从事公务:“国家工作人员”主体的本质特征 二、应否区分“公务”与“劳务” 三、“国家工作人员”内涵的相对性 四、“委派”与“委托”的纠缠 第二章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一、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二、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三、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四、挪用公款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五、其他条文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第三章 受贿犯罪的实行行为 一、确定实行行为的意义 二、(普通)受贿的实行行为 三、斡旋受贿的实行行为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行行为 第四章 贿赂犯罪的职务关联性 一、对我国贿赂犯罪特有表述的重新诠释 二、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 三、职务关联性的具体认定 第五章 我国受贿罪的适用困境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功能定位 三、“情节特别严重”之死刑适用标准判断 第六章 贿赂犯罪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一、受贿罪条文的缺陷及改造 二、行贿罪条文的缺陷及完善 三、单位贿赂犯罪规定的检讨 四、其他条文的修正 五、贿赂犯罪条文的具体设计 第七章 贪污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一、增设“窃取”、“骗取”及“其他手段”的原因 二、“侵吞” 三、“窃取” 四、“骗取” 五、“其他手段” 第八章 贪污与受贿的界限与竞合 一、由薄熙来案引发的疑问 二、界分贪污与受贿的意义 三、界分的标准 四、竞合的处理 五、典型判例评析 第九章 挪用公款罪的适用 一、实行行为的确定 二、“归个人使用”的理解适用 三、多次挪用的数额计算 四、共犯的认定 五、犯罪形态的确定及追诉时效的起算 第十章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与竞合 一、理论上的认识误区 二、“携款潜逃型” 三、“平账型” 四、“不入账型” 五、“不退还型” 第十一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适用 一、实行行为的厘定 二、证明责任辨析 三、犯罪形态的确定及其适用 四、自首的认定 五、既判力的处理 第十二章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明财产的计算 一、“不能说明来源”的含义解读 二、典型错案评析 三、简单总结 第十三章 渎职罪的适用 一、混淆违法与责任 二、将“重大损失”与“情节严重”区别对待 三、将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等同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四、混淆实害犯与结果犯概念、溯及力与追诉时效制度 第十四章 渎职相关犯罪的界限与竞合 一、“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新注解 二、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之间的关系 三、特殊渎职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 四、渎职罪与相关侵犯人身、财产犯罪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