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研究

  • 字数: 170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刘冰|责编:赵静宜
  • 商品条码: 97875136703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 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 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 债务风险的法律问题。作者 从介绍隐性债务的含义及引 起的风险入手,通过剖析产 生隐性债务风险的根本原因 ,总结我国地方政府在隐性 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实践中存 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探讨穿 透式监管理论和系统性防化 思维,提出关于地方政府隐 性债务防范化解的完善建议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概念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 (二)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的概念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类型 (一)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的变化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类型 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演变 (一)2009—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从放任到规范 (二)2017年至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 第二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规制现状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估算 (一)从资金运用角度进行估算 (二)从资金来源角度进行估算 (三)从举债主体角度进行估算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分析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 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法律规制体系 第三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成因 一、隐性债务产生的根源:地方政府收支体系失衡 (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有限 (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不断增大 二、隐性债务风险的积累: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 (一)地方政府举债用途受限 (二)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受限 (三)地方政府举债额度受限 三、隐性债务风险的扩大:地方政府滥用金融工具 第四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监管:穿透式原则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理论依据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必要性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基本内容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理论基础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穿透式监管的应用范围 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穿透式监管的法律障碍及进路 (一)穿透式监管的法律障碍 (二)穿透式监管的法律进路 第五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化解:系统性思维 一、地方政府债务系统的整体性变迁 (一)路径选择的低风险性 (二)路径选择的吸收性 (三)路径选择的多向性 二、整体性变迁下增强地方政府举债能力的途径 (一)适当增加债券发行的弹性 (二)控制债券发行弹性的范围 三、整体性变迁下的地方政府新老债务的衔接 (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背景 (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回顾 (三)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 四、整体性变迁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制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措施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实践 第六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规制框架 一、法律规制的思路 (一)以制度防范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二)要有序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二、法律规制的目标 (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二)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三、法律规制的路径 (一)多环节动态监管 (二)多举措系统审计 第七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规制建议 一、治本清源:财权事权相匹配 (一)完善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平衡机制 (二)科学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三)建立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防范机制 二、遏制增量:财政问题制度解 (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二)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制度 (三)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分类处置 三、化解存量:金融问题市场解 (一)化债的工作目标 (二)化债的基本思路 (三)化债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