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论:逻辑脉络与案例区研究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论:逻辑脉络与案例区研究

  • 字数: 230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文玉钊|责编:叶亲忠
  • 商品条码: 97875136705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9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球 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发展现象 ,较大程度的发展失衡将严 重影响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与 可持续性。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 暴露出区域差距拉大、生态 环境破坏等问题。从“七五” 计划开始,国家不断深入推 进区域协调发展,并逐步强 调“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 平衡性协调性”。 本书从区域发展不协调 现象的涌现、区域协调发展 的理论逻辑、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 理论解析。在新发展阶段, 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背景,从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传 统、政策脉络、目标体系、 现实约束、空间层次等方面 建构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 逻辑脉络。从空间层次上看 ,陆域与海域的协调发展奠 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格 局,流域的协调发展是国家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跨行政区协调发展是特色国 情下的协调难点,以城市群 与都市圈为代表的经济核心 区是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 经济边缘区的协调发展则体 现了特殊空间的重要性。本 书分别基于国家尺度、黄河 流域、赣江流域、成渝城市 群、南昌都市区、赣南、苏 北、豫南等案例地区的实践 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 了相关定量测度和特征提炼 。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阶 段区域协调的路径进行展望 ,并提出在区域重塑中走向 协调发展的大趋势。本书的 研究,以期为中国特色区域 协调体系的自主性构建和发 展完善提供相应参考。
目录
1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解析 1.1 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 1.1.1 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国家案例 1.1.2 相关国家的应对策略 1.2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 1.2.1 区域及其特性 1.2.2 区域分化与理性应对 1.3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3.1 国外理论梳理 1.3.2 国内相关理论的发展 2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逻辑 2.1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传统 2.1.1 人口迁徙 2.1.2 开荒屯边 2.1.3 大兴水利 2.1.4 跨区域物资调配 2.2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2.2.1 发展规划引领 2.2.2 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2.2.3 产业政策引导 2.2.4 援助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2.3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 2.3.1 注重“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效结合 2.3.2 着力实现三大量化目标 2.3.3 注重两大内在目标 2.4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约束 2.4.1 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水平约束 2.4.2 区域空间结构重塑与体制机制约束 2.4.3 资源环境差异与生态约束 2.5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层次 2.5.1 陆域与海域:区域协调发展宏观格局的奠定 2.5.2 大江大河流域:跨地域自然—经济单元的协调发展 2.5.3 城市群与都市圈:核心区的协调发展 2.5.4 省际交界地带:边缘区的协调发展 3 宏观格局的奠定:陆海协调发展 3.1 陆海经济地理区位变动与协调发展 3.2 基于外贸运费的陆海城市区位差异 3.2.1 研究方法 3.2.2 陆海城市对外贸易运费成本测度 3.2.3 运价成本下的陆海城市区位差异 3.2.4 时间成本下的陆海城市区位变动 3.2.5 陆海双向开放下的城市区位整体变动特征 3.3 双向开放背景下的陆海流通网络特征 3.3.1 分析框架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3.3 西向开放下的流通网络特征 3.4 双向开放下的陆海流通网络组织模式 3.4.1 基于西通道的流通网络结构提炼 3.4.2 西向流通组织模式与阶段演进 3.5 宏观格局下陆海协调发展的特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