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筑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分析与应用

建筑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分析与应用

  • 字数: 314
  • 出版社: 地震
  • 作者: 公茂盛.周宝峰.左占宣著
  • 商品条码: 9787502853815
  • 版次: 1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1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强震动 观测及结构强震观测技术的 发展历史,并结合世界多地 震国家建筑结构强震观测现 状,对结构强震观测台阵布 设原则、布设方法及典型的 结构强震观测台阵进行了论 述。然后对目前常用的结构 强震观测记录数据处理技术 与方法进行了阐释,对每一 种方法均给出了应用实例, 并通过一个高层结构和一个 隔震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处理 ,完整介绍了结构强震观测 记录数据的处理流程及结构 地震反应特征与结构参数分 析过程。最后着重介绍了结 构强震观测记录在几个方面 的具体工程应用,并简要展 望了工程结构强震观测及观 测记录数据应用等方面几个 重要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公茂盛,男,1976年6月出生,山东省沂南县人,博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结构参数识别、结构损伤评估、强震记录应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表论著60余篇,荣获科技奖励7项。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结构强震观测意义 1.3 结构强震观测任务 1.4 结构强震观测发展历程 1.4.1 美国结构强震观测发展 1.4.2 日本结构强震观测发展 1.4.3 中国结构强震观测发展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结构强震观测台阵布设 2.1 引言 2.2 强震观测仪器发展 2.2.1 传统强震仪 2.2.2 新型MEMS强震仪 2.3 建筑结构观测台阵布设原则 2.3.1 建筑结构观测台阵总体规划 2.3.2 单体建筑结构观测台阵布设 2.4 典型结构强震观测台阵 2.4.1 基础隔震建筑结构观测台阵 2.4.2 土一结构相互作用观测台阵 2.4.3 层间相对位移观测台阵 2.4.4 特殊功能观测台阵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处理方法 3.1 引言 3.2 结构强震记录常规处理 3.2.1 结构强震记录滤波 3.2.2 结构强震记录积分运算 3.2.3 结构强震记录处理步骤 3.2.4 结构强震记录积分算例 3.3 傅里叶分析 3.3.1 傅里叶变换 3.3.2 离散傅里叶变换 3.3.3 傅里叶变换应用实例 3.4 希尔伯特-黄变换 3.4.1 经验模态分解和固有模态函数 3.4.2 希尔伯特变换和希尔伯特频谱 3.4.3 HHT方法优越性 3.4.4 HHT应用实例 3.5 ARX模型分析 3.5.1 ARX模型介绍 3.5.2 ARX模型应用实例 3.6 RARX模型分析 3.6.1 RARX模型介绍 3.6.2 RARX模型应用实例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分析 4.1 引言 4.2 常规结构反应特征分析 4.2.1 结构概况及台站布设 4.2.2 结构加速度反应分析 4.2.3 结构层间相对位移分析 4.2.4 结构扭转反应分析 4.2.5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4.2.6 结构楼板反应谱计算 4.3 隔震结构分析与性能评价 4.3.1 结构概况及台站布设 4.3.2 结构加速度反应分析 4.3.3 结构位移反应分析 4.3.4 结构扭转地震反应分析 4.3.5 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4.3.6 结构楼板反应谱计算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构强震观测记录应用 5.1 引言 5.2 结构数值模型验证 5.2.1 结构基本概况 5.2.2 结构地震反应记录 5.2.3 结构数值模型建立 5.2.4 结构模型数值分析 5.2.5 结构模型对比分析 5.3 结构参数识别 5.3.1 建筑结构及其强震记录 5.3.2 结构非时变参数识别 5.3.3 结构时变参数识别 。 5.3.4 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5.4 结构自振周期经验公式 5.4.1 结构自振周期 5.4.2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5.4.3 抗弯钢框架结构 5.4.4 两类结构经验公式对比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构强震观测发展趋势 6.1 引言 6.2 结构观测对象精细化 6.3 结构观测台阵功能多样化 6.4 结构观测数据处理智能化 6.5 小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