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院校研究论

院校研究论

  • 字数: 438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 作者: 刘献君
  • 商品条码: 97875680732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选题的特点。既阐述中国院校研究的理论、方法,又以案例示范院校研究的实践过程,交流院校研究的经验。作者刘献君教授是我国*早开展院校研究的教育学家之一,在院校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倡导成立了中国高等教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推动了全国院校研究的发展。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院长。社会兼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院校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专业方向为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高校战略管理。出版著作2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科)二等奖,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一等奖。
目录
目录 一、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_001 (一)怎样理解院校研究_001 (二)我国为什么需要开展院校研究_002 (三)我国应如何开展院校研究_006 二、开展院校研究:推进现代大学管理_010 (一)深入理解院校研究_010 (二)探讨中国院校研究,推进现代大学管理_012 (三)努力推进院校研究_017 三、院校研究的意义、特征和主要内容_019 (一)理解院校研究的意义_019 (二)把握院校研究的特征_023 (三)明确院校研究的内容_028 四、院校研究中的若干关系_032 (一)汽车“表盘”与“驾驶员”的关系_032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_035 (三)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的关系_038 (四)中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_042 五、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_044 (一)研究路径:院校研究的两种路向_045 (二)研究范式:院校研究的哲学基础_047 (三)研究技术:院校研究的方法系谱_049 院校研究论目录 六、院校研究的专题研究_053 (一)以专题研究为深入开展院校研究的突破口_053 (二)以案例研究为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_055 (三)解决专题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 研究水平_057 (四)增强责任感,努力推进院校研究_059 七、院校研究的规范发展_061 (一)“初步形成”阶段的院校研究_061 (二)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背景分析_065 (三)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目标_070 (四)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主要措施_073 八、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路径_077 (一)处理服务领导决策与服务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高决策支持的科学化水平_077 (二)处理数据分析与质性研究的关系,提高院校研究 人员的素质与能力_078 (三)处理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院校研究理论与方法_081 (四)处理机构的行政性与研究的专业化的关系, 使院校研究的组织由无序走向有序_082 九、文华学院院校研究的规范发展_084 (一)学校战略规划要更加自觉、科学、有效_084 (二)学生是自己学习的决策者,院校研究要为其 决策服务_087 (三)教职员工共同参与院校研究_090 (四)建立院校研究协同体_093 十、院校研究与高校决策支持系统_095 (一)建立高校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性_095 (二)高校决策支持的现状分析_096 (三)院校研究应成为高校决策支持系统_098 十一、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的条件、标志及对策_104 (一)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的条件_104 (二)中国院校研究成熟的标志及面临的主要问题_109 (三)努力推进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_114 十二、大学校长与战略_119 (一)大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战略_119 (二)我国高校战略管理中要十分重视的几个问题_123 (三)院校研究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_129 十三、大学战略规划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_132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_132 (二)战略重点和一般相结合_135 (三)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相结合_138 十四、华中科技大学文科的阶段性发展战略_142 (一)高起点创建_143 (二)特色发展_145 (三)全面提高_149 十五、高等学校定位的层次、依据_153 (一)高等学校定位的三个层次_153 (二)高等学校定位的依据_156 (三)高等学校定位的要求_159 十六、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实践探索中发展_161 (一)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_162 (二)“双一流”建设的挑战_165 (三)服务经济时代的需求_168 (四)美国“服务学习”的启示_169 十七、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若干问题_173 (一)高校学科建设的阶段性问题_173 (二)高校学科建设的内容问题_175 (三)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突破问题_178 (四)学科建设的内动力与外动力问题_180 十八、HS大学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_184 (一)过程描述_184 (二)研究结论_187 (三)案例分析_195 十九、总结和创建学校办学特色_197 (一)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办学特色_197 (二)以科学的方法总结办学特色_199 (三)以务实的精神创建办学特色_200 二十、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_203 (一)选择学校特色文化的载体_204 (二)在共同创造中形成学校特色文化_207 (三)在传播、践行中丰富和发展学校特色文化_210 二十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制约与出路_213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其内涵_213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_215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路_219 二十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_224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转变教育观念_225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_228 (三)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_230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革大学组织制度_233 二十三、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认识和 处理的调查研究_235 (一)问题的提出_235 (二)研究方法_236 (三)结果与分析_239 (四)结论与讨论_248 二十四、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探究——基于华中 科技大学50名优秀高校教师成长历程的质性调查_253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与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_253 (二)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几个基本规律_255 (三)对高校教师发展的几点建议_266 二十五、华中科技大学首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_270 (一)学术发展与岗位设置制度_271 (二)学术职业与“准入”制度_272 (三)学术自由与评价考核制度_274 (四)学术平等与聘任合同制_276 (五)学术公正与争议处理_278 二十六、高等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内涵与创新_279 (一)高等学校制度建设的意义_279 (二)高等学校制度建设的内涵和原则_284 (三)高等学校制度的创新_288 二十七、大学共同治理的意义及其实现方式_294 (一)共同治理是大学管理创新的关键_294 (二)大学共同治理的内涵和意义_296 (三)大学共同治理中的治理结构_301 (四)大学共同治理中的治理过程_304 二十八、高等学校决策的特点、问题与改进_308 (一)对决策的认识和理解_308 (二)高校决策的主要特点_309 (三)高校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_314 (四)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决策_318 二十九、高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模式、评价与建议_324 (一)高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模式_324 (二)高校权力制约模式运行的回顾与评价_328 (三)对完善高等学校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对策建议_334 三十、校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发展中的若干节点_337 (一)校长力排众议选择校址,为学校发展创设了 广阔空间_337 (二)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师资和教学水平_339 (三)创办理科、文科,向综合性大学迈进_343 (四)率先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理念创新_345 (五)学研产三足鼎立,以服务求发展_348 (六)优选并校方案,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_351 (七)举办国际青年学者东湖论坛,推进国际化走向 新阶段_354 附录1:院校研究:现代大学管理科学化的助推器 ——访全国院校研究会会长刘献君教授_358 附录2:院校研究中国化:问题、理论与实践 ——刘献君教授专访_3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