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

  • 字数: 1048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编者: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东南大学|责编:陈佳
  • 商品条码: 97875641870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2
  • 出版年份: 2020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8年中国艺术 人类学年会论文集,分上下 两册出版,内容涉及艺术人 类学的历史与理论、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理论与个案研究 、造型艺术研究、舞台艺术 和民俗研究等,代表了中国 艺术人类学界的前沿成果。 艺术人类学在国内是新兴学 科,以民族民间艺术(非物 质文化遗产)为研究重点, 参与者众多,广受学界关注 ,本书能为国内艺术人类学 的学科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提供有效参考。艺 术人类学的论著目前较少, 学会论文集是国内研究成果 的集中展现,受到研究者关 注。适合对象:艺术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学 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目录
上册 艺术人类学理论 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概念阐释 ——以费孝通论文化艺术与美好生活的思考为起点 2006—2016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式与特征 ——以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数据与文献为例 今天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人类学 ——新时代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选择:世界本体论和当代艺术、人类学的对话 主体重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 ——以福建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为例 作为社会存在的造物者 ——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手工艺者 “人类学转向”下的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与民族志实践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艺术 艺术学的经验性学科品格 从物的工具回到人的本身:安娜·格里姆肖的读本与观看 民族艺术的认同空间:文化景观与地方表述 论音乐人类学的“中国经验” 艺术与实效 一种方法论的启示与实践: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日常美学设计探究 乡村振兴与中国传统艺术在乡村生态的重构 艺术人类学的使命 ——兼议人类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非线与深浸 ——虚拟民族志的双重性刍议 “埴”“植”组合 ——城市空间再生艺境研究 传统村落中的审美伦理研究 列维一斯特劳斯人类学视阈下的艺术传播思想研究 艺术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发展新方向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记忆的插图:叙事认同与记忆的共同体 ——对纽约东哈莱姆墙画叙事性与文化遗产化的考察 论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与研究 ——以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文化为例 艺术教育视阈中网络“非遗”人类学价值研究 沪剧保护与传承的艺术人类学思考 非遗视野下彝族花鼓舞保护的多主体协作 寻找木卡姆古老的躯干 ——从典籍中寻找到的蛛丝马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平遥推光漆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及再生活化 ——生活世界哲学视角 “非遗”背景下的傣族孔雀舞个案研究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傣族孔雀舞为例 河北雄县亚古城音乐圣会田野调查 盐城地区民间传统纳鞋底手工艺研究 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生成性分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