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

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

  • 字数: 562
  • 出版社: 中国经济
  • 作者: 李智
  • 商品条码: 97875136635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7
  • 出版年份: 2021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构建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体系为目标,层层深入地完成了七个相互关联的专题研究。 1、主要依托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历程的回顾,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动力结构的识别。2、主要立足中国的大国经济特征,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内需扩容受到的规模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约束,并寻找破解各类约束的途径和对策。3、从凯恩斯提出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出发,探讨交易性持币需求、预防性持币需求、投机性持币需求对潜在消费购买力的分流,并通过量化研究三大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寻找引导居民有序释放消费潜能的途径和对策。4、以发挥投资内需的长效机制为目标,聚焦产业投资领域,围绕投资对象、投资重点和投资主体三大命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5、主要立足于中国所处的开放经济环境,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需显著的经济调节效应以及过度依赖外需可能引发的经济失衡风险,并由此实现外需动力的利弊协调,形成合理利用外需动力的策略主张。6、面向中国经济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基于中国经济内联外通的整体框架,探讨内外需协同的必要性和经济影响机制,研究内外需之间互促互斥的复杂联动关系,并据此确立内外需合力机制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标准。7、以构建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体系为目标,在内外需合力机制的构建和实施原则框架下,搭建了体系完整、重点突出、依据充分、实施有力的内外需协同发展战略和内外需调控政策体系。
目录
11问题提出 12研究述评 121国外研究成果及代表性观点 122国内研究成果及代表性观点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技术路线 131模块一:动力结构识别 132模块二:消费约束破解 133模块三:消费潜能释放 134模块四:投资内需调控 135模块五:外需利弊协调 136模块六:内外合力机制+模块七:内外协同政策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 16本书致谢 第Ⅰ部分内外关系识别 第 2章内外需动力机制识别研究 21内外需动力机制的主次选择:“大国经济”模式 211大国经济公司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思想集萃 212典型大国的经济发展动力结构:三大需求贡献分析 213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大国发展道路选择 22内外需动力结构的测度基准:“真实贡献”测度 221内外需直接经济贡献的测度基准 222内外需间接经济贡献的作用机制 223内外需“真实贡献”结构的测度 23内外需动力协同的政策取向:“平等适度”调控 231突破内需扩张障碍的政策取向 232保持外需审慎扩张的政策取向 233协调内外需关系的政策取向 第Ⅱ部分消费约束破解 第 3章破解规模性约束:宏观因素研究 31消费内需规模影响路径的理论逻辑 311人口规模 312可支配收入 313消费倾向 314消费结构 32消费内需规模影响因素的宏观解析 321人口规模因素 322居民收支因素 323消费结构因素 33消费内需规模扩容研究结论与建议 331研究结论 332政策建议第 4章破解结构性约束:消费外流研究 41消费外流涵界:理论实质和现实动因 411消费外流的理论界定 412消费外流的分层对比 413消费外流的现实动因 42消费结构升级:经济影响及传导机制 421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影响 422消费外流对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干扰 43供给结构升级: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 431高端消费品产业发展的规范路径 432后发国家消费品产业高端化困境 433中国消费品产业高端化发展悖论 434中国消费品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 44消费价格调控:价差来源与调整方案 441高端消费品国内外价差影响因素 442高端消费品国内外价差调整方案 45消费回流引导: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51消费回流的总体思路 452消费回流的需求政策 453消费回流的供给政策 454消费回流的价格政策第 5章破解流动性约束:消费信贷研究 51消费信贷的研究基础与技术路线 511国外研究综述 512国内研究综述 513研究基础述评 514研究技术路线 52消费信贷对消费升级的经济效应 521消费结构的层次性与消费信贷的水平效应 522消费结构的阶段性与消费信贷的速度效应 523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与消费信贷的结构效应 53居民消费结构和热点的量化解析 531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标的 532居民消费结构的时空比较 533居民消费热点的量化解析 54消费扩容流动性约束的量化测度 541消费行为模型的三级构建 542时间序列数据准备与检验 543参数量化测度与实证解析 55破解流动性约束的消费信贷战略 551消费信贷的水平效应战略与政策 552消费信贷的速度效应战略与政策 553消费信贷的结构效应战略与政策第Ⅲ部分消费潜能释放 第 6章释放交易性持币需求:基于货现率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61研究切入:货现差异 611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微观视角研究 612基于消费者消费函数的宏观视角研究 613基于消费率偏低原因的对策视角研究 614基于货现率和供需匹配的新视角研究 62需求分析:消费动力 621货现差异性与货现率 622变量选择与调查设计 623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 624研究假设及计量分析 63供给研究:规模经济 631规模经济理论述评 632规模经济产生机制 633行业规模效率分析 64供需匹配:规模需求 641规模需求的含义 642规模需求的构造 65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51研究结论 652对策建议第 7章释放预防性持币需求:基于不确定性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71预防性持币需求的研究基础 711储蓄、消费行为的理论沿革 712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国外研究 713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国内研究 72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 721预防性储蓄行为动因 722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 723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 73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解析 731研究模型 732变量选择 733调查设计 734实证分析 74预防性持币需求的释放对策 741研究结论 742对策建议第 8章释放投机性持币需求:基于实际利率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81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构成情况 811房地产投资市场概况 812股票投资市场概况 82利率对居民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 821利率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822利率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823利率对其他金融投资的影响 83收益率对居民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 831投资实际收益率与投资规模 832收益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833收益率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84投机性持币需求的研究结论与建议 841研究结论 842对策建议 第Ⅳ部分投资内需调控 第 9章产业投资的涵界:着眼内需调控效应与机制 91关于产业投资的理论思辨 911投资理论思辨 912产业投资内涵界定 913产业投资外延思辨 92面向内需调控的产业投资 921面向内需调控的产业投资内涵界定 922面向内需调控的产业投资研究空白 923面向内需调控的产业投资研究方向 93产业投资的内需调控效应 931中国需求结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932产业投资内需调控效应的识别和评估 933中国产业投资内需调控效应不足原因 94产业投资的内需调控机制 941产业投资的内需导向转变 942产业投资的产能供给优化 943产业投资的产出效率提升 944产业投资的内需扩容机制第 10章产业投资投向:面向最终消费与中间投入 101面向最终消费的产业投资对象 10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演进 1012消费需求缺口:基于ELES供求匹配 1013消费需求热点:基于零售弹性指标 1014扩大最终消费的产业投资对象 102作为中间投入的产业投资对象 102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 1022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1023作为中间投入的产业投资对象 103关于产业投资投向的研究结论第 11章产业投资重点:基于产能利用与供给结构 111基于产能利用的产业投资重点分析 1111理论模型 1112指标与数据 1113参数估计 1114产能利用率 112面向内需扩容的产业投资重点分析 1121面向最终消费的产业投资对象产能分析 1122作为中间投入的产业投资对象产能分析 113关于产业投资重点的研究结论第 12章产业投资主体:立足资源配置与产出效率 121产业投资主体的发展历程演进 122产业投资主体的经济特征辨析 1221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 1222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 1223国有股份制企业与非股份制企业 123产业投资主体的产出效率考察 1231产业投资效率的理论剖析 1232产业投资效率的实证检验 124产业投资主体的产出效率比较 1241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比较 1242不同所有制企业综合比较 1243以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效率优化方向 1244以私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产业投资效率优化方向 125关于产业投资主体的研究结论 第Ⅴ部分外需利弊协调 第 13章外需的经济增长和调节效应研究 131外需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 1311外需的产出拉动效应 1312外需的就业吸纳效应 132外需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调节效应 1321外需作用于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1322外需作用于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1323外需作用于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133外需经济增长调节效应研究结论第 14章外需的经济失衡风险与利弊协调 141外源性的就业吸纳失衡风险 1411就业规模失衡风险 1412就业结构失衡风险 1413产业资源错配风险 1414就业效应弱化风险 142外源性的结构升级失衡风险 1421外向型产业结构低级化风险 1422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受阻风险 1423产业梯度转移路径受阻风险 143外源性的区域发展失衡风险 1431地区发展差异情况 1432区域发展结构失衡 144外源性的增长方式失衡风险 1441出口产品收益率 1442出口产品竞争力 1443贸易摩擦可控性 第Ⅵ部分内外合力机制 第 15章经济发展的内外需合力机制研究 151内外需关系的经济影响 1511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 1512国民经济的体系循环 1513贸易条件与国民福利 1514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152内外需关系协调必要性 153内外需间互促关系研究 1531内需对外需的促进作用 1532外需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154内外需间互斥关系研究 1541外需对内需的制约机制 1542内需对外需的制约机制 155内外需协同的合力机制 1551主辅协同:内需拉动为主,外需补充为辅 1552互促协同:内需促进外需,外需带动内需 1553互斥化解:适度内需释放,适度外需依赖 1554动态协同:监控国际收支,调节内外关系第 16章经济发展的内外需协同政策建议 161内外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体系 162内外需约束破解和潜能释放政策建议 1621消费和投资适度规模控制 1622消费需求扩容的约束破解 1623消费需求潜能的有序释放 1624投资需求投向的合理引导 1625外需平稳性与高级化调控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