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皮肤科结缔组织病诊治(精)

皮肤科结缔组织病诊治(精)

  • 字数: 876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
  • 作者: 编者:李明//孙建方
  • 商品条码: 9787565915321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明、孙建方主编的《皮肤科结缔组织病诊治( 精)》插有大量精选的结缔组织病皮损和皮肤组织病 理图片,既有各种疾病的典型皮损照片,又有不同患 者、不同病期和不同部位的皮损照片,可起到看图识 病的作用。 本书对各种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 诊断和治疗做了细致的介绍。 书中附有国际公认且最新的结缔组织病诊断标准 及病情活动度判定标准。 该书是皮肤科、风湿科、儿科、内科等与结缔组 织病相关科室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孙建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病理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理亚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委员,皮肤病理学组顾问;江苏医学会及江苏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皮肤病理学学组组长;江苏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科杂志》和《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5本杂志副总编,《中国麻风皮肤病学杂志》等6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孙建方教授曾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教授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常委,皮肤病理学组组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 孙建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病临床及皮肤病理专家,擅长少见和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皮肤病理诊断,负责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20项科研基金课题;主持过数十项新药临床试验,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新药试验经验;培养博士生49名。他所领导的皮肤病理科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皮肤病理培训基地,已培养皮肤病理医师数百名。 孙建方教授曾担任第三届全国皮肤科医师大会主席,第五届全国皮肤科医师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曾多次代表中国出席世界及欧洲皮肤性病学年会,作会议发言并担任会议主席;长期担任全国皮肤病理学术会议主席。 迄今共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及主译专业图书7部,参与过27部专业图书的编写,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暨科技图书二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3项。 孙建方教授为第十一届和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省委副主委;曾任江苏省第八届政协委员、第九届政协常委,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 李明,1956年3月出生,山东青岛市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此间师从秦士德教授完成硕士生学业。1988年,李明教授首次报告了海洋刺胞动物引起的沙蛰皮炎和佳美羽螅皮炎。1989年3月至1991年12月,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李明教授师从著名结缔组织病专家施守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结缔组织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97—1998年,在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Tan EM领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自身抗体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红斑狼疮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历史 一、国外对红斑狼疮的研究 二、国内对红斑狼疮皮损的研究 第三节 红斑狼疮皮损研究的意义 一、皮损往往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二、特异性皮损在红斑狼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三、皮损在红斑狼疮病情活劝性判断中的作用 四、皮损与内脏器官损害和预后的关系 第四节 流行病学 第五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遗传因素 性激素 环境因素 二、发病机制 B细胞异常 T细胞异常 自然杀伤细胞异常 吞噬细胞异常 补体及其受体异常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异常 免疫调节异常 自身免疫耐受性的破坏 第六节 皮肤表现 一、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分类 二、慢性皮肤红斑狼疮 经典型盘状红斑狼疮 肥厚型(疣状)盘状红斑狼疮 深在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 黏膜型盘状红斑狼疮 肿胀型红斑狼疮 冻疮样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 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皮肤表现 皮肤病理表现 其他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四、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局限性 播散性 五、红斑狼疮非特异性皮损 六、皮肤型红斑狼疮的其他亚型 大疱性红斑狼疮 Rowell综合征 七、红斑狼疮皮损的发生率 第七节 SLE临床表现 一、皮肤和黏膜表现 特异性皮损 相对特异性皮损 非特异性皮损 二、其他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骨、关节和肌肉受累 肾损害 血液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 神经精神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眼损害 外分泌腺受累 淋巴网状组织改变 合并症 三、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普通免疫学检查 具有诊断意义的自身抗体检查 第八节 诊断 一、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脂膜炎的诊断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会1971年提出的最初的SLE分类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分类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合作组2009年分类标准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 第九节 鉴别诊断 一、慢性皮肤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 经典型盘状红斑狼疮 肥厚型(疣状)盘状红斑狼疮 深在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脂膜炎) 黏膜盘状红斑狼疮 冻疮样红斑狼疮 肿胀型红斑狼疮 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CLE)的鉴别诊断 环形红斑型SCLE 红斑丘疹鳞屑型SCLE 三、急性皮肤红斑狼疮(ACLE)的鉴别诊断 局限型ACLE 播散型ACLE 四、SLE的鉴别诊断 SLE皮损的鉴别 SLE系统表现的鉴别 第十节 病情活动性判断 一、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 二、系统性狼疮活动性测定(SLAM) 第十一节 SLE损伤指数 第十二节 治疗 一、患者及家属须知 二、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 红斑狼疮的用药原则 红斑狼疮的常用药物 几种特殊情况的用药 三、其他疗法 血浆置换 干细胞移植 透析疗法与肾移植 四、预后 第十三节 皮损和组织病理图片 一、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 经典型盘状红斑狼疮 肥厚型(疣状)盘状红斑狼疮 深在性红斑狼疮 黏膜型盘状红斑狼疮 肿胀型红斑狼疮 冻疮样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综合征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 环形红斑型 红斑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新生儿红斑狼疮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 SLE特异性皮损 SLE非特异性皮损 SLE病例皮损图片汇集 …… 第二章 皮肌炎 第三章 系统性硬皮病 第四章 硬斑病 第五章 嗜酸性筋膜炎 第六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第七章 干燥综合征 第八章 类风湿关节炎 第九章 重叠综合征 第十章 成人Still病 第十一章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第十二章 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三章 白塞病 第十四章 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十五章 韦格纳肉芽肿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