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九版)

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九版)

  • 字数: 501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霍华德·A. 奥兹门 (Howard A. Ozmon)
  • 商品条码: 9787572005428
  • 版次: 1
  • 页数: 44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阐述了理念论、实在论、东方哲学与宗教、实用主义、改造主义、行为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哲学思想。 在每一章中,作者从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出发,以人物为线素,介绍他们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发展脉络,进而论述各学说在教育目的、方法与课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为了拓展读者的哲学视野,作者还集中概括了各学说曾受到的责难和抨击,并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论著,激发读者进行更为严谨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 作为教育哲学入门读物,本书既可供各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使用,也可供哲学专业参考选用,还可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专业研修的指引性读物。
作者简介
霍华德·A. 奥兹门(Howard A. Ozmon),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小学、中学以及多所学院和大学。著有多部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发表多篇相关文章。
目录
导论/1 教育哲学的必要性/2 教育哲学视野的拓展/6 第一章.理念论与教育/7 理念论的发展/8 柏拉图的理念论/8 宗教理念论/12 现代理念论的发展/14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23 教育目的/24 方法与课程/28 教师角色/32 对教育中理念论的评价/33 柏拉图:《理想国》/38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42 第二章.实在论与教育/47 古典的传统 /48 亚里士多德的实在论/48 宗教实在论/52 现代实在论的发展/55 当代实在论/59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实在论/64 教育目的/64 方法与课程/71 教师角色/75 对教育中实在论的评价/77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尼各马可伦理学》/81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87 第三章.东方哲学、宗教与教育/93 东方思想的发展/94 东亚与印度的思想/95 印度思想/96 中国思想/106 日本思想/110 中东思想/112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东方思想/120 教育目的/121 方法与课程/122 教师角色/123 对教育中东方哲学的评价/124 《薄伽梵歌》/126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128 第四章.实用主义与教育/135 实用主义世界观的根源/136 归纳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136 经验的核心/137 科学与社会/141 美国的实用主义者/143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实用主义/156 教育目的 /157 方法与课程/160 教师角色/164 对教育中实用主义的评价/166 威廉·詹姆斯:《与教师的谈话》/169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77 第五章.改造主义与教育/184 改造主义的历史背景/185 改造主义哲学/188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改造主义/200 教育与人类危机/200 学校的作用/202 教育目的/205 方法与课程/206 教师角色/210 对教育中改造主义的评价/211 乔治·S.康茨:《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214 哈罗德·沙恩和琼·格兰特·沙恩:《为明天教育青年一代》/217 第六章.行为主义与教育/223 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224 实在论/224 唯物主义/225 早期行为主义者/226 行为主义与实证主义/228 行为主义的哲学之维/230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行为主义/237 教育目的/237 方法与课程/240 教师角色/244 对教育中行为主义的评价/245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249 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256 第七章.存在主义与教育/263 存在主义哲学家及其思想/264 现象学哲学家及其思想/273 现象学和解释学/276 现代生活中的存在主义/277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存在主义/279 教育目的/279 方法与课程/282 教师角色/287 对教育中存在主义的评价/289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291 玛克辛·格林:《学习的风景》/296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与教育/301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302 唯物主义/302 社会主义/303 政治经济学/304 马克思的哲学/305 马克思列宁主义/31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批判理论的根源/313 法兰克福学派/314 当代马克思主义/316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318 教育目的/318 方法与课程/322 对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的评价/324 卡尔·马克思:《论教育》/327 安东·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家庭教育中的一般准则》/330 第九章.分析哲学与教育/334 哲学中的分析运动/335 早期分析运动/335 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340 语言分析/344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哲学分析/347 教育目的/350 方法与课程/353 教师角色/355 对教育中分析哲学的评价/357 简·R. 马丁:《从“知道那个事实”到“知道怎样做”》/359 罗宾·巴罗:《“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有意义吗?》/364 第十章.哲学、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371 多样的后现代/372 后现代主义与哲学/374 后现代哲学及其欧洲背景/375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后现代主义/382 教育目的/385 方法与课程/387 教师角色/390 对教育中后现代主义的评价/392 亨利·吉鲁: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边界教育学:重新界定种族和民族的边界》/396 努依安:《作为道德教育者的利奥塔》/403 后记 /412 参考文献 /417 索引 /43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