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诗歌节奏声韵及新诗体式建构

汉语诗歌节奏声韵及新诗体式建构

  • 字数: 28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中宇|责编:郭晓鸿
  • 商品条码: 97875227107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形式优雅、精致化具有 强烈的心理暗示或诱导作用 ,有利于引导新诗超越琐屑 、“鄙俗”的描写,“在人们 心里唤醒一种比较实际生活 所获得的更精美而又更丰富 的感情生活”(格罗塞《艺 术的起源》)。本专著具有 三大创新。第一,首次提出 汉语诗节奏生成四要素:双 音化、顿、词长弹性、虚词 ,双音化是四要素的核心( 第二章)。第二,首次论证 平仄律的根本功能是优化汉 语诗节奏,使汉语诗节奏形 成起伏且更加柔和(第三章 )。第三,详论汉语诗韵功 能及其比较优势(第五章、 第九章)。本专著以诗史为 鉴,提出新诗韵律标准及体 式建设的基本构想。
作者简介
张中宇,重庆人,哲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诗学,中国诗经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王维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11BZW093“汉语诗律的语言基因与文化传统研究”,21BZW029“汉语新诗韵律学的现代历程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复旦学报(社科版)》《光明日报》《孔子研究》《古汉语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广东社会科学》《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南国学术》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中国文学年鉴》等摘要或全文转载论文10余篇。已出版专著2部(《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目录
序 几点说明 第一章 节奏的本质 第一节 “节奏”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现代诗学节奏观 第三节 诗歌节奏的关键要素 第二章 汉语的“动力基础”与节奏形成原理 第一节 汉语诗节奏相关探索 第二节 汉语的“动力基础”与“顿”及双音化 第三节 汉语虚词、“词长弹性”与节奏的形成 第四节 汉语诗节奏的本质及类型 第三章 平仄律与汉语诗节奏的优化 第一节 从“四声”到平、仄 第二节 汉语诗节奏的“升级”空间与平仄律设计原理 第三节 平仄律的基本原则与灵活性 附 “声”“音”与汉语诗关系的衍变 第四章 现代汉语声调与新诗的节奏 第一节 现代汉语声调特征 第二节 调类分布“优化”及文学价值初步考察 第三节 汉语声调对新诗节奏的微妙影响 第五章 汉语诗韵基本特征与资源优势 第一节 王力、朱光潜对汉语诗韵的考察 第二节 汉语诗韵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汉语诗韵的资源与优势 第六章 汉语诗韵三大功能及与节奏的关系 第一节 汉语诗的“同韵模块”与“联络贯串” 第二节 汉语乐音、重音的叠加与韵文魅力 第三节 汉语诗的“韵节奏”与复合型节奏 第七章 韵律与新诗体式建构——“行”“节”变化 第一节 新诗“行”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第二节 新诗的“四行节”和“八行节” 第三节 新诗的双节对称形式及其渊源 第四节 新诗形式的多样化 第八章 韵律与新诗体式建构——押韵频度及韵式变化 第一节 汉语新诗押韵频度及古今差异 第二节 现代歌诗押韵频度 第三节 交韵、抱韵及增韵 第四节 句中韵及“失韵”现象 第九章 汉语诗韵律的比较优势及古今变异 第一节 节奏、平仄、诗韵性质讨论 第二节 汉语诗的韵律系统与比较优势 第三节 汉语诗节奏、平仄、韵的古今变异 第十章 优雅的新诗及其前景 第一节 美的形式“是从它们的本质来的” 第二节 优雅的新诗及其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