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真实与虚拟

真实与虚拟

  • 页数: 607
  • 字数: 44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金观涛
  • 商品条码: 9787521756715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消失的真实:现代社会的思想危机》(“真实性哲学”历史篇)的续篇,即“真实性哲学”方法篇。作者在《消失的真实》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现代性危机,导致终极关怀丧失、道德危机,价值虚无等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解释为真实性的丧失,也可以说是人文真实与科学真实出现混淆、割裂导致的局面。在历史篇中,作者从科学史和思想史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方法篇中,作者延续这一问题意识,尝试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真实性哲学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实际是阐述了导致现代世界出现价值危机的三条鸿沟:第一条鸿沟是终极关怀和认知理性(或者说科学)的分裂。第二条鸿沟是实然和应然的分裂。第三条鸿沟是事实和价值的分裂。为了弥合这三条鸿沟,需要在哲学层面搭建三座桥梁。 作者认为,要搞清楚解决问题的路径,首先要从第一条鸿沟入手,说清楚现代科学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面临什么问题。因此,作者从厘清数学和科学的关系,即符号和经验的关系入手,尝试重新阐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数学”。立足于此,从哲学的视角,审视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集合论、概率论、信息论、量子论等基础科学和数学理论,也涉及对当前十分火热的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的反思。最后,通过借鉴现代科学是如何在符号(数学推导)和经验(科学实验与观测)之间建立起稳固的联系,直面现代社会中应然与实然、价值与事实、主观与客观分离的现状,提出一个人文研究的纲领,试图为建立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提供一个可能的方案。
作者简介
金观涛,生于1947年,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系统的哲学》《历史的巨镜》《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探索大历史的结构》《消失的真实》。与刘青峰长期合作研究,合著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目录
序言 : 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VII 导论 : 真实性哲学的拱顶石 001 第一编 | 数学和符号真实 第一章 数学真实的基础是逻辑吗 065 经验的真实性和逻辑的真实性 065 从弗雷格到罗素 070 皮亚诺公理和科学真实的结构 078 客观实在和普遍可重复的受控观察 083 受控实验及其结构 088 戴德金公理:受控实验的组织、迭代和扩张 093 为什么只有一种科学真实 097 第二章 什么是数学 102 集合论:自洽地给出符号系统 102 选择公理的意义 110 数学:受控实验基本结构的纯符号表达 114 数学的整体性:从费马大定理到朗兰兹纲领 121 布尔巴基学派重构数学的发现 128 第三章 可能性的“真实”研究 134 大数定理:概率之谜 134 随机事件的符号表达及其真实性 142 概率论的公理基础 145 统计数学的结构 151 可能性和纯符号系统的真实性 156 第二编 | 科学真实的扩张:经验世界和数学世界的互动 第一章 跨两个真实世界的桥梁 165 在数“数”的背后:自然数的双重结构 165 测量可以等同于数“数”吗 171 第一块拱顶石:古希腊几何学 175 架桥的展开: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牛顿力学 182 计算和受控实验扩张的自洽性 188 为什么数学可以预见新的科学真实 193 数学真实的拓展:从自然数、实数到点集理论 200 第二章 现代科学的语言结构 208 20 世纪的哲学革命:发现逻辑语言 208 逻辑陈述和经验陈述 212 摹状词、变元和谓词演算 218 陈述:传递对象的信息 223 量词的意义:从受控观察到受控实验 227 现代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 234 第三章拱桥的整体形态:“拱圈”及其“上盖” 243 量化在科学中的位置 243 两类拱顶石的关系 248 还原论的背后:拱桥的纵剖面 256 发现时空:基本测量及其意义 261 建立拱桥为什么需要复数 269 第三编 | 空间、时间和虚拟世界 第一章 为什么存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 279 什么是空间 279 什么是时间 284 基本测量之一:光速不变 290 基本测量之二:等效原理 297 基本测量之三:测不准原理 302 测量法则的数学表达:量子力学公理 312 基本测量的整合:科学基础的自洽性 319 第二章 科学真实的虚拟形态 325 真实性哲学对科学的意义 325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时空之中 332 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 338 “元宇宙”的性质和结构 345 虚拟世界是如何呈现的 353 第三章 虚拟物理学 360 进入虚拟物理学的途径 360 21 世纪的星空:嵌入物理世界的数学符号 367 没有时间的世界 376 普朗克尺度 381 从规范场到“上帝粒子” 385 宇宙终极定律的幻象 391 第四编 | 哲学的解放 第一章 从科学到哲学:真实性的对象、领域和形态 403 自由的主体:符号、经验、信息和控制 403 可靠性与可重复性 409 经验和符号:真实性涉及两种对象 414 真实性的三个领域 419 符号系统表达真实经验的前提 424 探索拱桥:真实性向主体呈现的形态 429 第二章 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的类型 435 真实性哲学的知识论 435 科学的经验:有默会知识吗 441 数学知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意义 451 科学理论知识:符合论的背后 459 什么是暗知识 469 人工智能的三种形态 476 “缸中之脑”和“清醒的梦”:何为主体 487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不能揭示主体的背后 495 图灵测试证明了什么 495 社会真实和个体真实 502 拟受控实验:“参与”和“理解” 510 自然语言、艺术和另外两座拱桥 520 主体的起源和真实的心灵 528 后记 继承启蒙,又超越启蒙 535 附录一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的真实性哲学解释 539 附录二 机器证明和数学知识中的暗知识 5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