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在中国屏风上(毛姆文集)

  • 字数: 92
  • 出版社: 上海译文
  • 作者: [英]毛姆著 唐建清译
  • 商品条码: 978753276121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7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 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 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 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 行的叙事”。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 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 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在中国屏风上》这 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 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 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 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 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 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 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 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 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 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 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 而是丰富的个性。”
作者简介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是一位成功的多产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里都有建树。不过毛姆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却很谦虚:“我只不过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在其去世前的销量就已超过了一千万册。除长篇外,毛姆还是一个出色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一百多部。1946年,毛姆设立了萨姆塞特·毛姆奖,奖励优秀的年轻作家,鼓励并资助他们到各处旅游。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毛姆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室授予他“荣誉侍从”称号。1965年12月16日毛姆在法国尼斯去逝。
精彩导读
四 漂泊者 早在认识他之前,我就听说过他的传奇故事,所 以我期望他的 外貌也与众不同。在我看来,似乎那些有着非凡经历 的人,长相也 很特别。但是我所见到的这个人相貌平平,毫无特别 之处。他身材 较常人矮小,有些瘦弱,皮肤晒得很黑,有一双棕色 的眼睛。人未到 而立之年头发就已变得花白。他看上去与常人没什么 不同,也许你 要和他见上五六次才能记住他是谁。如果你碰巧在一 家商店的柜 台后面或在代理事务所的板凳上见到他,你会觉得那 些地方于他适 得其所。不过就像你不会去在意柜台或板凳一样,你 也不会对他留 下什么印象。然而,恰恰是他平凡的外貌最终引起了 你的好奇心: 他那毫无特征的面容,让你想起满洲皇城的一堵空荡 荡的宫墙,也 许它的这一边是污秽的街道,但你知道另一边却是雕 龙画壁,有着 常人所不知的精妙复杂的深宫生活。 他的整个生涯就像一个传奇。他是兽医的儿子, 早年是伦敦警 厅的书记,后来在一艘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商船上 当服务员。船 到目的地后,他便溜下船,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游历了 南美。在智利 的一个港口,他设法搭船去了南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 岛,并在那儿 与热情好客的原住民一起生活了六个月,后来他又搭 上一艘帆船到 了塔希提岛,在那里他做了一艘运送中国劳工去社会 群岛①的旧船 的二副,就这样到了厦门。 那是我遇到他九年前的事了,自那以后他一直生 活在中国。一 开始他在英美烟草公司找了份工作,不过几年之后, 他觉得这工作 太单调乏味,加上他那时已经懂得一些中文,就应聘 为一家公司在 全国推销专利药品。三年中他一个省一个省地推销药 丸,最后终于 攒下八百块大洋,于是又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他开始了最为惊心动魄的冒险。他从北京出发穿 越整个中国, 旅途中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中国的贫苦百姓,背着铺 盖,带着旱烟 管和牙刷。他投宿在中国的小客栈里,和其他赶路人 挤在大炕上睡 觉,也吃中国的饭菜。这可真不简单。他很少坐火车 ,大部分路途。 不是步行就是搭车或坐船。他穿越了山西和陕西,行 进在狂风怒号 的蒙古高原上,冒着危险在蛮荒的土耳其斯坦探险; 他和沙漠中的 游牧部落一起生活了数月,又跟着运输砖茶的商队穿 过荒凉的戈壁 滩。四年过去了,他终于花光了最后一块大洋,再次 回到北京。 他想找份工作,最容易赚钱的工作似乎是写作。 一家中国的英 文报纸的编辑请他写一组游记。我想他唯一的困难是 如何从如此 丰富的经历中进行选择。有很多东西也许所有英国人 中只有他知 道:稀奇古怪的、引人入胜的、恐怖可怕的、有趣逗 乐和意想不到 的,什么样的东西他没见过呢?他一共写了二十四篇 文章,我不敢 说那是无法卒读的,因为文中反映出作者细致而饱含 感情的观察; 但在他的视野中事物都是杂乱无章的,而其实,那些 只不过是艺术 创作的素材。它们就像是陆军或海军军需库的物品清 单,对一个充 满想象力的人来说这是一座宝藏,但与其说那是文学 作品本身,还 不如说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他就像是一个野外科学工 作者,耐心地 收集无穷无尽的事实,但没有一点概括的能力,这些 事实有待那些 比他思维复杂的人去提炼。他所搜集的既不是动物, 也不是植物, 而是形形色色的人。他的藏品数量罕有其匹,但他对 它们的理解是 肤浅的。 当我遇到他时,我试图去辨识那丰富的阅历是如 何影响他这个 人的;可惜的是,他虽然是个快乐、友好的人,有着 一肚子的奇闻轶 事,也乐于叙说他的所见所闻,但是我却无法发现哪 一段冒险经历 曾深深打动过他。引导他做出那些古怪事情的冲动源 于他与生俱 来的古怪习性。他厌倦了文明世界,产生了一种远离 陈规旧习的激 情。生活中离奇的事物吸引着他,他有一颗不知足的 好奇心。但我 觉得他的经历仅仅是肉体的,没有转化成心灵的体验 。这也许是为 什么你会觉得他根本就是个平庸的人。他平淡无奇的 外貌,恰恰是 他平淡无奇的灵魂的最真实的说明,在那道空荡荡的 宫墙后面,仍 然空空荡荡。 那就是为什么他有如此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 却索然寡味, 因为在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 的个性。 P7-9
目录
序言 一 幕启 二 女主人的客厅 三 蒙古人首领 四 漂泊者 五 内阁部长 六 宴会 七 天坛 八 上帝的仆人 九 客店 十 小阁楼 十一 恐惧 十二 画 十三 国王陛下的代表 十四 鸦片烟馆 十五 最后的机会 十六 修女 十七 亨德森 十八 黎明 十九 荣誉攸关 二十 驮兽 二十一 麦克里斯特医生 二十二 路 二十三 上帝的真理 二十四 罗曼司 二十五 崇高的风格 二十六 雨 二十七 沙利文 二十八 餐厅 二十九 长城 三十 领事 三十一 小伙子 三十二 范宁夫妇 三十三 江中号子 三十四 海市蜃楼 三十五 陌生人 三十六 民主精神 三十七 基督复临派教徒 三十八 哲学家 三十九 女传教士 四十 一局台球 四十一 船长 四十二 小城风景 四十三 黄昏 四十四 正常的人 四十五 老人 四十六 原野 四十七 失败者 四十八 戏剧学者 四十九 大班 五十 报应 五十一 残片 五十二 出类拔萃 五十三 老船长 五十四 疑问 五十五 汉学家 五十六 副领事 五十七 山城 五十八 祭神 译后记 修订附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