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论世衡史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论世衡史

  • 字数: 260
  • 出版社: 四川人民
  • 作者: 陈方正|总主编:谭徐锋
  • 商品条码: 978722013581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科学史家陈方正教授的文集,主要包括作者关于文化、科学领域**著作的序言、书评,以及在一些论坛上的讲稿和专题论文。文章或追昔往事,感怀旧人;或着眼中国传统文化,剖析中西古今之异;或触及科学的历史与前沿,畅想未来世界的各个领域。从王元化、饶宗颐、汤一介到杨振宁、狄拉克,从西方地理大发现到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人文精神,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宏大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呈现出了对人生、对世界诸多发人深省的回顾与思索。怀人则情真意切、文辞雅正,论述则清晰翔实、深入浅出,对于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等领域都价值不匪。
作者简介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物理学学士,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物理学博士。1966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1980年出任大学秘书长;1986年出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2002年退休,转任该所名誉高级研究员迄今。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聘请出任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 2006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赠荣誉院士名衔;2007年起担任物理系名誉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史等。主要著作包括《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获颁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迎接美妙新世纪 ——期待与疑惑》、《用庐忆旧》、《现代世界的建构》等。又曾与同事共同创办《二十一世纪》双月刊,编辑及校订《陈克文日记1937—1952》(上下册),以及担任《庆祝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文集》之共同主编。
目录
目录 第一辑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冬日怀马临 唤回四十一年梦——记中国文化研究所同人 大地山河一担装——怀念饶公 十年辛苦不寻常——《饶宗颐甲骨书札》序 因缘际会起风云,萧条异代不同时——《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序 恂恂儒者,不知老之将至——岁暮忆汤公 相逢于人生拐点上——怀念元化老 上天所特别眷顾的——《杨振宁论文选集续编》读后 革命、保守与幸运——杨振宁、翁帆《晨曦集》读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记我所认识的几位数学家 一位腼腆天才的内心世界——从狄拉克夫人的悼词谈起 第二辑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读后 试论两种“超越世界”观念暨其近代演变 一、内向超越观念的提出 二、儒家“内向超越”的终极依归问题 三、老庄是否属“内向超越”的问题 四、“内向超越”观念的演变 五、“外向超越”观念的演变 六、结语 试论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文化与历史渊源——兼及与中国的比较 一、绪论 二、古代因素:神话、冒险精神与地理科学 三、地理探索在中古的发展 四、为了十字架与黄金:亨利的梦想 五、奔向世界:从非洲到亚洲 六、从新大陆到环航世界 七、总结:为何西方作出地理大发现 第三辑 科学进步的历史有规律吗?——波普尔与库恩学说评析 一、波普尔学说评析 二、库恩学说评析 三、结语:对科学哲学的反思 好的故事—— 吴以义《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读后 一、读书人之书 二、与西方同类著作比较 三、伽利略对开普勒:如何评价? 四、本书的独特框架 从诺贝尔奖看科学发展 一、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诺奖得主点算与诺奖指数计算 三、诺奖点算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四、结论 第四辑 阿尔法围棋随想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论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 一、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 二、科技的颠覆性 三、智能机械人的来临 四、科技颠覆社会:过往历史 五、科技对社会的冲击:在未来 六、天下恶乎定? 七、世界融合的大趋势 八、遥望22世纪 九、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论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一、文艺复兴与宋代新儒学 二、存在主义、社会批判思潮与当代新儒家 三、人文领域与科技的互动关系 四、人类文明演化的展望 五、结语 论今日中国与未来世界——庆祝《二十一世纪》创刊三十周年 一、中国的巨大变化 二、中国为何能够走向富强? 三、巨变为中国带来了什么? 四、改革开放的终极意义 五、倏忽卅年如电抹 六、遥望未来新天地 思考五四、启蒙与未来——纪念五四运动百周年 一、五四与启蒙的时期划分 二、中国的近代思想变革运动 三、欧洲的近代思想变革 四、五四和启蒙的初步比较 五、启蒙运动的渊源 六、外来冲击对于近代欧洲的影响 七、中国在历史上所受的外来文明冲击 八、中华文明坚韧性从何而来? 九、余论:从启蒙和五四看未来 来源说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